首页 > 镇街新闻

高新区初村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这里点燃

2021-11-11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近年来,高新区初村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着力打造“美德孝善·和美初村”道德品牌,成立守望互助志愿服务队。各村居文明实践站纷纷开展系列文明实践活动,以此凝心聚魂,营造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孝善品牌 盛吹文明之风

  为更好服务群众,初村镇引导各村居成立守望互助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村民互助,让爱循环、抱团取暖。守望互助志愿服务围绕“孝善”主题,将每月9日固定为“孝善日”,每年重阳节为“孝善节”,针对困难家庭、孤寡老人等群体,组织村内志愿者开展“保姆式”志愿服务。
  爱心午餐是“孝善日”的固定“节目”,一顿家常饭把老人们凑到一起,大家聊天、说笑好不热闹。除此之外,志愿者还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帮干农活、化解邻里矛盾、入户洗衣做饭等爱心服务。

  今年,初村镇在佃里院村打造南部片区文明实践中心,成立南部片区志愿服务联合体,使志愿服务“走出村”,形成大村帮小村、强村帮弱村、志愿一家亲的良好局面。村村“守望互助”志愿服务活动的红火开展,使各村间关系更为融洽,推动乡风文明。

  信用引导 普降文明甘霖

  为更好推动志愿服务发展,改变“干部自己干 群众旁边看”困境,初村镇以信用体系为抓手,打造“志愿服务+信用积分”模式,新建信用超市,鼓励村民通过贫困帮扶、村容治理等形式获取信用积分,村民每月可凭借积分到超市兑换各类生活用品。同时,初村镇改变“雨露均沾”的福利发放模式,调整为“按劳分配”的信用分兑换模式,并在年底进行信用之星大评选,公开表彰优秀,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信用体系的加持,打破了村民“自扫门前雪”的窘境,各村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队伍,呈现出“人人争当志愿者”的良好局面。

  精神凝聚 开出文明之花

  近年来,初村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将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合推进,阵地建设不断加强,志愿服务广泛开展,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绽放出文明新光芒。

  佃里院村素有烧窑传统,作为西部环山路上的首个驿站,今年,初村镇将以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按照传统窑窖工艺,重新整饬窑窖,打造窑窖民俗体验馆,开展制窑、烧窑等文明实践活动,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绽放出文明新光芒。此外,初村镇还发挥莱山村陈氏家祠、前双岛村红色映象馆等阵地优势,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弘扬文明新风。
  除传统文化外,初村镇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志愿者力量,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和思想教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使党史学习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初村镇解锁党史教育新模式,开设“行走的党史课堂”,打造“餐前半小时”品牌项目。镇村两级志愿者既是“服务员”也是“宣讲员”,通过讲故事、讲政策、讲变化,同唱革命歌曲,编排歌舞戏曲等方式,为老人们讲述党的历史、弘扬红色基因。

  技能培训 盛结文明之果

  利用辖区高校聚集的优势,初村镇党委、政府深化校地合作,与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高校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除此之外,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歌声飞扬,笔墨飘香”暑期送文化下乡服务已连续开展多年;威海职业学院在东车门夼村建立电商中心,由该院资深讲师常驻这里负责日常答疑,并定期开办农作物种植讲座等,在解决农户农产品销路的同时,提升农户的种植技能。

  此外,初村镇注重农村群众技能培训,多次举办育婴师、母婴护理师等实用技能培训,同时抓住电子商务带动经济发展的优势,多次举办电商培训班,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拓展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来源:高区文明办)
值班总编:孙
复审:谭立勇
编辑:张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