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生本课堂改革的大形势下,让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位置,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威海市码头小学教学研究中的主旋律。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能让课堂成为生本课堂,让孩子们当小老师,生生辩论?为能及早体现这种教学指导思想,威海市码头小学教研组的老师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中做了大胆的教学尝试。
借助助学单,让学生体验“尝数学”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班上有的学生思维清晰却不敢表达,有的学生心里清楚却不知如何表达,语言组织能力较弱,还有的学生说的很多,思维发散却答非所问。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状,就是因为没有独立的思考经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做好准备,脑子里没有东西,自然嘴里就说不出什么?所以,让学生借助助学单,在预习的过程中,体验自学数学的乐趣,就像初尝某种水果的时候,自己去尝试怎么吃,吃的时候什么味儿,好不好吃自己心里最清楚。根据看学生的助学单,发现孩子们确实有探究的能力和兴趣,有的孩子把分析思路说的头头是道,解决问题也打开了思路。
小组讨论,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自学的力量源泉,小组两人合作,不管是自己的想法还是困惑,一起交流一起学习一起解决,小组的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几个人围成一圈,孩子们讨论问题时的专注力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课中小老师让学生体验辩数学
如果说小组合作交流是小范围的思维碰撞,那么全班交流就是大范围的思维碰撞,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发现这样的课堂比以往多了很多小老师,孩子们的思辨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大提升。 (谭建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