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胶东

壮烈赴死惊天地——汪口蹈海七烈士

2022-02-07 编辑: 宋倩

      

      在山东省荣成县宁津镇(今荣成市崂山街道办事处)东南面有一处海域叫汪口,这里浪涛汹涌,暗流湍急。在抗日战争中,汪口曾发生的七烈士悲壮事迹与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马石山十勇士一样震撼人心,在当地广为流传。

      铁壁合围 被迫转移

      1942年冬,日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大“扫荡”。惨无人道的日军在马石山制造了惨绝人寰的“马石山惨案”后,调头向东,集中兵力对昆嵛山、文登、荣成一带进行铁壁合围,企图在半岛三角地带一举消灭抗日武装力量。日军派遣6艘军舰、20余艘汽艇,分别在黄海、渤海游弋封锁,企图围歼由牙山、马石山突围东进的抗日部队。12月4日,日伪军进入胶东最东端的荣成县。

      此时八路军胶东军区刚于1942年7月成立,所辖主力部队主要集中在胶东西部地区。由于荣成三面环海,不利于隐藏过多兵力,因此只有胶东行政主任公署、东海地区党政部分人员和少量的东海军分区的部队隐藏在此。这些人员分散在全县各村,主要分驻在原崂山区各村。

      

崂山惨案遗址——东岛刘家村东烟墩

      日伪军进入荣成后,西从文、荣交界处,北从埠柳、成山卫,南从石岛成弧形向荣成中部崂山一带合围。为了搜捕八路军战士和物资,日寇极其野蛮地对村庄进行疯狂“扫荡”,但八路军战士及抗战物资分散掩藏的策略,以及当地百姓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英勇抗日精神,让日伪军将胶东抗日武装一举歼灭的企图落了空。在无法找到八路军主力和物资的情况下,日伪军展开了丧心病狂的屠杀。

      整个崂山区村村都成了敌人的血腥屠场。在敌人的宿营地里,火光冲天,昼夜不息,门窗家具几乎被烧光。抢到的东西,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就烧光。粮食被搜出来喂敌牲口,大牲畜及鸡、鸭、鹅、猪等被杀吃。日伪军使用“宁可错抓、错杀,也不放过一个可疑人”的残暴手段,对广大军民和村庄进行屠杀和掳掠。在合围崂山的大“扫荡”中,日伪军共残杀干部群众及军工战士300多人,抢走粮食30多万公斤,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崂山惨案”。

      八路军胶东军区第一军工厂(昆嵛山兵工厂)警卫连指导员张君毅正带领一个排的战士驻扎在崂山宁家村。此前,在日伪军东进“扫荡”后,兵工厂在昆嵛山就地掩埋机器设备,疏散了战士和工人,警卫连也以排为单位开始分散活动。

      血战汪口 投海殉国

      张君毅带领一个排灵活机动地与敌人周旋,并在宁家村遇见了胶东军区第三兵工厂的部分指战员。两股人员合并为由张君毅任队长的兵工厂小分队,决定一起行动,向南部敌人较为薄弱的区域撤退。为掩护地方党政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小分队多次放弃突围机会,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不时有战士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当兵工厂小分队转移到荣成斥山一带,张君毅抓住部分日伪军贪功冒进、战线过长的机会,巧妙设伏,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取得了毙敌10人、缴枪8支的战绩。

     

 张君毅(画像)

      6日,日伪军数千人集结于荣成南端作梳形包围,自西向东推进,包围圈内的群众被迫逃向崂山、宁津沿海地带,情况万分危急。张君毅带领的小分队本可以跳出包围圈,但当他们看到还有大批走投无路的群众时,便决心组织群众一同转移。一会儿,负责警卫的战士跑来报告:发现数百敌人,正从甲子山方向包抄过来。于是张君毅带领小分队与群众一起向村东的东海岸转移,待把群众安置好后,他们才返回对面的汪口设伏。

      恰在此时,敌人巡逻艇从这一带海域驶过,发现了岸上的人群,便鸣枪报信。陆上敌人听到枪声,便迅速向这一方向集结,张君毅与小分队和数百群众身陷绝境。为掩护群众转移,指战员不顾个人安危,誓死与敌人血战到底。他们埋伏于汪口海岸地带,就地挖沙坑作掩体,向敌人猛烈开火,敌人的火力被吸引,被围群众趁机逃散。

      敌人海上有汽艇射击,空中有飞机扫射。在疯狂的敌人面前,张君毅和战友们坚持战斗3个多小时,在毙伤30余敌后,大部分壮烈牺牲。张君毅的胳膊、腿上多处负伤,鲜血染红了军衣,其他同志也不同程度受伤,子弹都打光了。敌人见停止了射击,端着刺刀冲了过来。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和面前的大海,勇士们决心以身殉国。张君毅命令于副连长将子弹打光的机枪砸毁,带领勇士们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抱紧枪支毅然纵身投入波涛滚滚的大海。正值涨潮时分,张君毅等多名战士当即牺牲。一个外号“黑大个”的班长被汽艇上的敌人捞到船上,“黑大个”班长宁死不当俘虏,再次跳进海中,被敌人残忍射杀。

      隆重纪念 精神长存

      汪口,位于宁津与镆铘岛交界的一处海流中,过去从东墩到镆铘岛必经此地,等退潮时从其西边可涉水而过。但是如果涨潮,此处浪涛汹涌,暗流涌动,形成一个锅底形状的旋涡大坑,人称“鬼见愁”。当时汪口正是涨潮时分,可以想象,小分队的战士们是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与敌人进行拼搏。

    

  汪口遗址

      战斗结束后的当天下午,附近村的群众赶到退潮后的汪口海边,只收起7具血肉模糊、面目全非的烈士遗体,在水中捞出9支步枪、1挺破坏了的轻机枪。人们将烈士遗体备棺装殓,就近择地掩埋在一处小山岗前,并在烈士墓前竖起一块“烈士之墓”石碑,此处被当地人称为“七烈士地”。

      翌年4月,烈士墓前竖起一块“七烈士为国捐躯”纪念碑。此后,当地群众把东海军分区投海殉国的指战员称“汪口七烈士”。1946年,荣成县政府将烈士的遗骸移葬当地烈士陵园。

      

宁津烈士陵园七烈士墓碑

      1943年,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和副政委黎玉对“汪口七烈士”给予高度评价:“我东海军分区的一个排与敌战斗,被敌赶向海边,激战半日,弹尽粮绝,全部投海。此种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从容就义的精神,真可以叫惊天地泣鬼神,是我八路军的模范!”(来源:中国共产党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