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独家报道

威海“福”灯,亮了!

2022-02-16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不出十五都是年,出了十五年过完。
 
  或许是出于对春节的最后眷恋,正月十五元宵节,各地都有多姿多彩的庆祝方式。
 
  捏面灯、点面灯,便是威海人充满仪式感的节庆活动之一。
 
  捏制豆面灯传承民俗文化
 
  “清明燕儿,端午蛋儿,正月十五捏豆面儿。”捏豆面灯,在威海流传数百年,是威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52岁的张德波是荣成市宁津街道渠格村人,自1996年起,便学习捏制豆面灯,是当地有名的豆面灯师傅。他制作的面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豆面灯的原材料只有豆面和水,二者按一定比例,和成软硬适度的面团,醒好后,捏制各种生肖灯、吉祥灯、月灯。将做好的豆面灯上锅蒸熟,加上灯捻,点燃后能透出金黄色的迷人光晕。
 
 
  豆面灯花样繁多,各包含着不同的寓意。元宝灯放在箱橱顶上,象征招财进宝;鱼灯放在水瓢里,水瓢再放在水缸里,象征年年有余;鸡灯放在鸡窝上,象征吉祥如意……
 
  捏制好的豆面灯在正月十五晚点燃、放置。人们利用节日的佳时及氛围,祈福寿,助节兴,避灾祸等。
 
 
  “祖辈的手艺,不能丢。”张德波不仅自己制作豆面灯,还教授他人豆面灯制作方法,“捏制豆面灯是传统民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我们要把这个手艺一直传承下去。”
 
  胶东花饽饽与面灯完美融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善于制作面食的威海人,将元宵节面灯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饽饽巧妙融合,象征着吉祥如意的面灯花饽饽随之诞生。
 
  正月初十起,面灯花饽饽成为了热销品,威海市雪窝子食品有限公司接到全国各地纷至沓来的元宵节面灯花饽饽订单。
 
  威猛的虎灯、憨憨的猪灯、可爱的兔灯……美好祝愿随着面灯花饽饽传递到千家万户。
 
 
  豆面灯,大都用秸秆或竹签、棉花和食用油做灯芯,而面灯花饽饽则一般使用蜡烛。
 

 
  元宵佳节,点亮面灯是一项重要活动。正月十五晚上,点亮面灯,灯花怒放,祥和热烈、合家欢乐。
 
  “年灯”花饽饽有讲究
 
  作为一个承载人们追求与向往的载体,千百年来,面灯作为一种传统民俗被继承了下来。威海手艺人在面灯的原有基础上,把月灯变为年灯。
 

 
  面灯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情。制作元宵节面灯,是很有讲究的。
 
 
  属相灯是按照家里人的属相,捏制生肖动物。吉祥灯是按照自己的祈盼,捏制元宝灯、鲤鱼灯、鸡灯等。
 
 
  面灯的种类很多,不同用途的面灯,其大小、样貌、制作方法、摆放位置各不相同。
 
 
  月灯也是寓意美好的元宵节面灯之一。“老辈人”做月灯,一年12个月,就要做12盏,模样差不多少,只是灯碗边上捏的褶的数量不同。如正月捏一个褶,二月捏两个褶,十二月捏十二个褶……遇到闰月还得多捏一个。
 
 
  威海磨爱麦食品有限公司,在月灯基础上,创新制作了“年灯”花饽饽,将12盏月灯的美好祈盼进行集中表达,愿在新的一年能够有一个好的收成,祈福全家人安康。
 
  豆面灯玩出新花样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2月14日,王连统战连心桥志愿队来到王连街道寨前方家村,与村民一起制作豆面灯,共庆元宵佳节。
 
 
  豆面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食油掺和豆面揉成的筋道十足的面团,在手艺人手中捏出各种形状,一盏盏活灵活现的豆面灯就做好了。
 
 
  一盏盏小小的豆面灯承载着对渔家文化的深情依恋,寄托着农家人对来年人寿年丰的祈盼。
 
 
  你吃过面灯吗?
 
  不同地方,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在你老家,面灯是可以吃的吗?
 

 
  记忆里 ,面灯点过后就成了一道美食。把面灯放进锅里蒸熟,那出锅的气味就让人垂涎三尺。掰下一小块放入口中,可以说是独属儿时的美食回忆,实在是一种享受。(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时英艳/文 刘彬/图 通讯员 李信君 张德波供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孙 锋
复审:谭立勇
编辑:董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