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公示透明、智慧化服务、多学科诊疗、一站式服务……建设“六化”医院,是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群众医疗服务体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有效载体,威海市中心医院认真贯彻落实市卫健委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融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不断优化内部管理,转变思想认识,提升服务成效。
亲清化医院

目前,威海市中心医院从各方面着手“六化”医院建设体制机制,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有序推进,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明显改善。
透明化医院
价格公示透明 患者安心就医
价格公示大屏、电子触摸屏、常用项目价格公示牌……在威海市中心医院,此类信息公示设备随处可见,用滚动或者单页的形式,将药品价格、一次性耗材价格等进行公示。前来就诊的患者和家属可以随时核实自己的每一项费用都花在哪里,给大家打一针“强心剂”。
在医院病区,共有80多块电子触摸屏,患者可通过HIS(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对收费项目进行查询,同时医院会根据价格变动,对信息进行及时调整,患者可以自行查询。同时,医院在日常加强每个病区自助查询机巡查维护的基础上,完成了2528项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维护和公开,更新了13个部门的价格公示展板。在影像、CT、心电图、彩超等医技科室门口均张贴有价格公示牌,患者可以看到常用项目定价。在结账时,医院会出具门诊清单和电子发票,里面包含着各个项目的明细。“我们通过多种形式让老百姓知道自己在医院的花费,方便了患者,同时也是对医院的一种监督。”医院审计科科长孙杰慧说。

在医院的微信公众号,大家也可以进行相关项目查询,包括预约挂号、就医导航、病历复印、专家查询等,医院实行定期动态更新和第一时间更新相结合,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并拓展应用到头条号、抖音号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自媒体,对于“三重一大”等事项通过信息公开专栏、党务院务信息公开栏、内部局域网等方式发布,主动接受干部职工和社会监督。
智慧化医院
随处可见“智慧” 省时省力省心
最近两个多月,威海市中心医院营养餐厅订单如雪花般飞来,“扫码点单正式上线两个多月来,每周的订餐人数都在上升。”营养餐厅负责人马文强说。
“现在可以扫码点餐,想吃什么就点什么,到了饭点就会得送到病房里。”2021年12月23日晚,在综合住院楼陪床的贺女士点了鸡蛋疙瘩汤和水饺,到晚上就有专人送到病房里。为了照顾到更多人,营养餐厅在各个护士站留有电话,患者和家属还可以通过电话订餐。“为了照顾病号,我们的饭菜一般都比较清淡,但是陪床的可能会有意见,现在我们的菜单比较丰富,点餐时还可以备注口味。”马文强说。
“扫码点餐”、智慧停车、智能体检……在威海市中心医院,智慧化服务随处可见,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
为建设智慧化医院,威海市中心医院全方位发力。智慧化体检医院新特色,体现在检前、检中、检后的体检全过程。检前可以通过“威海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预约,并且选择套餐直接缴费。到医院进行相关登记后即可进行体检“体检过程中,自动导诊系统会根据等待人数智能安排项目,减少等待时间,提高检查效率。在体检结束以后可以在公众号中查询结果。”威海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董崇林说。
医院共有1400多个停车位,对综合病房大楼地下停车场车位及车辆进出进行集中智能化手段管理,实现了对车牌识别、剩余车位可视化提醒、智能引导等功能。停车收费对车辆实施采用了为住院患者登记一辆免费车并可通过病区自助机进行车号灵活更换、门急诊患者在挂号时可自行将驾驶车辆号牌进行登记、当天就诊结束离院即可免费。
规范化医院
多学科诊疗机制 全力守护生命
近日,在威海市中心医院,一名68岁的患者因为硬膜下血肿入院,由于本身有房颤和晕厥病史,手术和麻醉风险较高,为此,医院邀请相关科室进行会诊,为更好地治疗进行讨论。
这是威海市中心医院多学科诊疗机制的缩影,是诊疗规范性、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当遇到疑难杂症病例需要多学科协作的患者,经过办公系统向医务科提交申请,医务科组织通知各相关专业专家进行会诊,综合讨论、分析患者病情,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同样发挥作用的还有门诊部,充分发挥医院多学科专业互补优势,组织实施疑难病例的多学科会诊和多学科联合门诊两种模式。患者就诊当日,由首诊科室医生向门诊部提出申请,门诊部协调、邀请相关科室专家,于当日组织多学科会诊。帮助某些专病患者获得最佳的、综合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提高疑难复杂疾病的规范化诊疗水平,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治愈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门诊转科次数,有效缩短患者就诊时间。

规范化不仅体现在诊疗,更体现在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上。作为医学实验室,为患者提供精准数据是检验师的基本职责,因为每一个检验数据都在指导医生的治疗方向,关乎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只有规范才可以准确,检验项目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的规范管理是检验准确性的重要技术支持。比如说目前新冠核酸检测数据的国际国内通用,也是基于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保证了实验室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威海市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研究室自成立以来,开展的都是新技术新项目,连续六年参加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全部项目都通过了国家卫健委的认证,取得了优秀成绩。“我们实验室在2021年度国家卫健委临床经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中,参加室间质量评价计划26个项目,全部满分通过。”中心实验室研究室主任张道强说。
亲清化医院
“四见面”守护 廉政深入人心
2021年,威海市中心医院提出护士长“四见面”机制,和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患者需求,给予针对性的帮助。2022年,威海市中心医院重新修订医患知情同意告知制度,搭建医生和患者的沟通桥梁。“我觉得这个事儿挺好,他们非常有责任心,我在这感觉到很温暖。”张先生说。

为做好服务,医院持续优化“医患沟通制度”,成立行风办公室和工作专班,负责及时处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院内投诉,实行行风网格化管理,制定完善“政务服务热线管理制度”“投诉管理制度”,规范办理流程和时限,多措并举加大患者回访力度。
在医院综合住院楼,廉政文化长廊人来人往,威海市中心医院从抗日烽火中走来,留有深厚的红色基因,时刻警示医护人员自觉遵守廉政纪律,自觉维护廉政形象,积极打造“亲清化”医院。
2021年11月25日下午,威海市中心医院召开廉洁购销座谈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医药产品购销领域秩序,防控商业贿赂风险。
11月26日,医院组织开展《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专题学习,全员签订《廉洁从业承诺书》,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纪律规矩意识,恪守职业道德,坚守执业底线,自觉抵制各类违法行为。
“亲清”医商关系体现在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做好医药购销领域廉洁风险防控,体现在持续规范营销行为,不得私自邀请医务人员参加推销宣传及学术会议,体现在提升服务合作质量,严把药品、设备、耗材以及服务质量关,体现在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坚守廉洁底线、纪律红线。
市中心医院深入推进廉洁医院建设,及时精准监督合作企业,做到合法营销、诚信营销、廉洁营销,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人文化医院
5分钟办事,一站式服务
“这个地方很方便,也不用到处跑,有什么需要的工作人员也会告诉我。”2021年12月23日上午,患者家属李女士来到门诊楼便民服务中心盖章,经过登记、排队、叫号等流程,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内完成。
2021年上半年,威海市中心医院新搬迁的便民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打通了医务科、门诊部、医保办、财务科、病案科、医患办等多个对外业务咨询流程,建立集成式便民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格局,真正实现便民、利民、惠民。涵盖医疗服务类、病案服务类、门诊服务类等30多项业务。
文登区宋村镇南马村是威海市中心医院前身东海医院旧址,也是新一轮对口帮扶村,不仅联合文登党性教育基地、宋村镇党委共同打造了威海市第三批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迹——东海医院发展历程展馆,更发挥行业优势多次组织业务骨干前往南马村为村民义诊:田夕兰的眼疾有了诊断、王远芝的高血糖开出了新方、住过院的刘女士也恢复了劳动能力……2021年威海市中心医院为南马村周边道路硬化13000平米,道路绿化1500米,花园式绿化3000平米,彻底改变了村庄道路泥泞、环境脏乱等状况。同时选派医院党员骨干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进一步带动强化双联共建,助力乡村振兴。

宋村镇南马村、天福街道五里社区、高村镇沙柳村、银河社区……这些地方都留下了威海市中心医院的足迹,他们传承发扬“老八路军医院”新精神,用专业的技能为百姓带去健康,用人文关怀为百姓提供温暖。
品牌化医院
老年友善医院,拥有“家”的感觉
“儿女都难做到的,你们却做到了,谢谢你们!”在威海市中心医院的康养苑,护理员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威海市中心医院康养苑于2020年启用,将养老机构和医院功能相结合,实现老年人“入院状态”与“休养状态”无缝对接,让入住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进行理疗和按摩……康养苑依托三甲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做到了“小病慢病在康养,大病重病去病房”。
当入住老人突发病情变化需要医疗救治时,在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下转至病房治疗,待病情得到控制后再转回康养苑。“我们实行双向转诊,开通绿色通道,保证了养老、医疗全程无缝对接。”康养苑主任丛海铭说。

在保证老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康养苑还为老人们提供了阅读室、棋牌室、舞蹈室……在这里,老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极大满足。
为老人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威海市中心医院着手创建“老年友善医院”,印发《创建老年友善医院职工手册》,将弘扬孝道文化寓于老年友善医院的建设之中,使其富有更加深刻的内涵,改善老年患者的就医流程,关注老年人的疾病和功能状况,为老年患者创造一个安全、友善、适宜的医疗环境。
“叮铃铃——”2021年12月17日晚上11时,一阵急促的电话响起,威海市中心医院的急诊科医生周保辉就和同事们冒着大雪出了门。患者急性左心衰竭,当地医生用药后情况缓解不明显。周保辉和护士们马上接应,双方碰头后周保辉到对面救护车上进行抢救。
因为大雪路况不好,周保辉对患者进行用药,同时电话通知医院做好抢救相关准备和多学科会诊,保证患者到达医院时得到最快速度的救治。经过气管插管后症状缓解,患者安全转到重症医学科进行观察治疗,2天后转至普通病房。
这种救命的生死时速,在中心医院经常上演,为了更好地救治,医院加强院前院内急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落实院前院内一体化绿色通道,及时救治。同时,加强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时间就是生命”,在这里如何优化流程是最重要的步骤,争取抢救时间是最根本的保证。
据介绍,在胸痛中心,要做到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确诊心肌梗塞后立即给药,20分钟内完成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60分钟内完成通过导管球囊开通闭塞的血管,争分夺秒拯救心肌梗塞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来说,4.5小时内是溶栓的时间窗口,患者到达后,必须马上进行CT、血常规、血凝常规、血糖等项目检查。“这三大中心,最主要是规范流程,按照标准操作,减少时间,避免漏诊误诊。这都是我们的常规操作,以后也会继续提高效率,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威海市中心医院医生于祝先说。
通过不懈努力,2021年医院成为山东省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综合介入诊疗技术、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冠心病)、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基地,成功创建国家卫健委首批神经介入建设中心;顺利通过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复审、心脏康复中心国家认证,并被评为“威海市道路交通事故伤员救援定点医院”称号,打出了一张响亮的名片。(来源:威海市中心医院)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王 岚
复审:谭立勇
编辑:岳 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