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年威海好人榜

姜海岩:探索经营“法宝”,带领群众走向致富路

2022-04-11 编辑: 于喆

一、人物介绍

姜海岩,男,1980年5月生,中共党员,乳山市夏村镇林水村村民。姜海岩种草莓已有10多年的历史,始终坚持以诚为本,一开始不得要领,产量低,他就多次向专家、教授请教,一年多的反复摸索终于找到了规律,地里有了虫子他就用‘芦荟粉’等来诱杀,追肥用的是沼液、沼渣等有机肥料,侍弄的草莓个大、味正。2008年,姜海岩开始帮本村及邻村家庭困难的人发展草莓大棚,没有种子他免费赠送,没有技术他无偿提供,如今在他的带领下,林水村大棚生产户已达80多家。

二、事迹介绍

姜海岩种草莓已有10年多年的历史。刚开始,不懂技术,就知使闷劲,流了不少冤枉汗不说,还闹过一些笑话。尽管如此,从未因要提高草莓产量而动过歪脑筋,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以高品质回馈大家,他经常说,“货要卖得好,还得靠过硬的品质。”他所说的“品质”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口感好、成色佳,二是符合绿色无公害标准。“说来轻巧做来难啊”,姜海岩说,“打个比方,地里有了虫子不能随便打药,必须用‘芦荟粉’等来诱杀;不能用无机化肥,要用有机肥;还要注意通风、光照等等。”

一开始,姜海岩不得要领,产量低,果实小。但他没有灰心,多次到市科协和莱阳农学院向专家、教授请教,经过一年的摸索,他终于找到了规律,侍弄的草莓个大、味正,引得大家纷纷登门抢购。更难得的是他的草莓不施任何化肥,用的是沼液、沼渣。“这东西太好了,照明、做饭,方便干净,沼液、沼渣还是有机肥料。”如姜海岩这般用沼液、沼渣做肥料,极大地改良了土壤,提高了草莓的品质,较之用普通的畜粪便追肥,果实口感更好。

多年来,姜海岩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以诚为本,而他的草莓每年都与超市签订长期供销合同,并成为威海糖酒超市专供基地。姜海岩的草莓都是随运输车量每隔一天采摘发货,在每天采摘的众多草莓中,选择果实大、色泽棒、味道佳的草莓随采随发,确保顾客吃到质量上乘、新鲜可口的草莓。而那些挑选后剩下的有瑕疵的果实用来给村里的老人及困难群体尝鲜。有一次外地的客商下了笔急单,但产量不够,达不到客户的需求,朋友帮他支招说,“村里20多户草莓种植户,用他们的草莓暂时顶一下,应付过去,咱赚个差价得了。”一向追求品质、诚信经营的姜海岩立即拒绝,他认为“客户既然从外地收购我的草莓,就是看中了咱的品质,虽然是一个地方长出的草莓,但是种植方式、细节的不同,长出的草莓还是有差别的,不能因为一时的利益坏了自己的口碑。”于是姜海岩就与客户耐心解释,客户听后深受感动,决定拖后一些时间继续订购海岩的草莓。经过此事,姜海岩诚信经营的品质吸引了更多的外地客商前来收购草莓。

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实力,他又在解决农村闲散劳力上动起了心思。“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是路”,2008年,姜海岩开始帮助本村及邻村家庭困难的人发展草莓大棚,没有种子他免费赠送,没有技术他无偿提供。邻村的宋文华,因丈夫重病在身,天天吃药打针,他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做工作,让她来学草莓管理技术,并送苗、无偿帮她建起了0.5亩大棚。马家庄村崔中云,在丈夫去逝后与90岁的婆婆及无业的儿子患难与共,他就优先让她来这里干活,崔中云90岁的婆婆逢人便说:“中云是遇上了好心人,要不我们这家子可惨了。”黄村的董素英,丈夫瘫痪20多年,她自己拉扯三个孩子读书,通过姜海岩的帮扶,三个女儿都圆满完成了学业。几年来,他种植的草莓品种好,带领村民致富,赢得人们的好评。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尝到种植草莓甜头的姜海岩更加注重新品草莓种植和推广,同时尽自己所能回馈社会,现在,林水村搞大棚菜生产的户已达80家,110余亩,家家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路。如今在他的带领下,林水村又申请建设“林香草莓专业经济合作社”,从而使无公害草莓基地不断创出品牌,惠及百姓,成为社会经济增收的又一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