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年威海好人榜

于玲:躬耕杏坛终不悔 育得桃李表初心

2022-06-08 编辑: 于喆

于玲,女,1981年1月生,中共党员,山东省威海市实验中学德育主任、一级教师。2001年参加工作来,始终奋战在教学一线,连续7年担任毕业班班主任,陪学生团建意外导致脊柱脱节、关节处多处严重裂纹,但她坚守岗位,直至学生中考结束。母亲病重后,于玲仍然没有落下一节课。关爱特殊孩子和单身家庭学生,从生活上、情感上、学习上予以帮助,被孩子们亲切的成为“玲妈妈”。荣获“威海市教学能手”“环翠区优秀教师”“环翠区最美教师”等荣誉。

拼命三娘的行军床

刚入职的老师会问:于玲老师怎么总歪着腰?第一次去学校的家长总会疑:教室后面为什么有一张床?

2015年,于玲陪学生团建活动时意外被学生撞倒,脊柱脱节、关节处多处严重裂纹,医生通知卧床静养。此时中考在即,谁也不敢问老师能不能继续上班。为了保证班级学生以最佳的状态、稳定的情绪、良好的节奏踏入考场,于玲经过思考后,决定和孩子们一起坚持到最后。第二天在学生们忐忑不安的等待中,脸色苍白的于玲按时来到教室。学生们为之欢欣鼓舞,家长们也非常感动!孩子们认真、踏实的完成学习任务,成绩稳步提升,中考时成绩优异。但是于玲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加上常年腰肌劳损,留下严重后遗症,疼痛、脊柱习惯性脱节已成常态。

家人担心于玲的身体,劝她不要太拼命。她总说:“再坚持坚持,不能辜负学生的青春和40多个家庭交付的使命。”

就这样,她年年带毕业班,每天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凑。早晨6:00离家出发,早早到校,为没有吃早饭的孩子买早点,到教室开窗通风。白天时候,坚持随堂听课,细致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情绪变化,利用课间时间,与学生谈心,及时沟通发现的问题。晚自习时,她常常伏案批改作业、备课、整理学生当天情况,直至给学生开班会后放学。腰疼难忍时,她就给自己贴上膏药或者吃一粒止疼药,实在坚持不住就躺在那张行军床上休息一下,再继续工作。教室后面的这张行军床见证着于玲的工作点滴,也记录着一届又一届毕业班孩子们奋斗的脚步。

职责千钧重 孝心难实现

于玲的母亲身体不好,常年卧床。一边是瘫痪的母亲,一边是学生的未来,行孝之心饱受煎熬。她泪流满面地拉着母亲的手,母亲理解女儿,贴心的对她说:“站在讲台,就要尽职尽责。无论什么时候,别耽误学生的学业。”母亲的话,坚定了她的信心,她坚守工作岗位,晚上8点下班后,又驱车40多公里回家尽孝心,从来没有因此耽误过一节课。于玲没有让学生们知道母亲病重的消息,展现给孩子的永远是热情开朗、充满活力的一面,仍然陪孩子们聊天、锻炼、辅导课业。2022母亲离世,在母亲最后的时刻,于玲因为工作,没在榻前贴身照顾,这也成为她终身的遗憾。

家校圈里的“玲妈妈”

于玲是家校圈公认的“玲妈妈”。在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她走街串户进行家访,2004年班级的小翔(化名),父母遭遇车祸,母亲瘫痪,父亲打零工,家庭生活困难,于玲主动伸出援手,帮孩子交书费。2005年班级的小玥(化名)家庭困难,为了帮她继续学业,于玲四处奔波,最终威海市监狱第三监区每年资助2000元,帮助小玥圆了大学梦。

遇到一些特殊的孩子,她也全身心的付出,在她心中,任何一个孩子都需要阳光,而且也会发光。2020年班级有个自闭症男孩小云(化名),经常被同伴欺负。初四于玲接任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后,立刻召集班会,鼓励同学们发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并且给全班立下规矩:“对于该学生只许帮助,不准欺负。”细心她发现每次美术课,男孩的眼中都洋溢着幸福和满足。于是于玲给男孩买了一大盒画笔,让他在不开心的时候尽情绘画,并鼓励他坚持参加班级户外活动。学生们被老师感染,也纷纷主动去帮助他,关心他,班集体团结向上。毕业前夕,男孩的母亲激动的落泪:于玲老师,在我儿子的心里,您就是她学校里的妈妈……

班级学生中有部分单亲孩子,他们往往性格内向、敏感。于玲对这些孩子会格外关注,从生活上、情感上、学习上予以照顾。2021年的毕业会上,一位单亲家庭的学生向于玲深情告白:在这一年中,玲姐,你像我妈妈一样关心我,但却比妈妈懂我,以后我想喊你“玲妈妈”,引发全班共鸣,孩子们一遍遍高声呼喊“玲妈妈!玲妈妈!”

于玲带了近7年的毕业班,所带的班级累计有200多名学生考入重点高中。涓涓细流汇成爱的海洋,辛勤付出,成就孩子们梦想,于玲用爱和坚持,在三尺讲台诠释着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