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海,男,1949年8月生,中共党员,文登区宋村镇郑家沟村村委委员。在2022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一位老人因不慎摔倒导致食物残渣堵塞气管无法呼吸,后出现昏厥。面对这种紧急情况,于建海凭借着自己的急救知识,主动挺身而出对老人施救,在紧急时刻挽救了老人的生命。在疫情期间,更是严守岗位,无论是看守村内卡口或是协助核酸筛查等工作,都少不了他忙碌的身影。于建海以担当作为彰显党员本色,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能量。
2022年3月18日一大清早,天色还蒙蒙亮的时候,郑家沟村的村干部们就已经开始了新一轮核酸筛查的工作,有的在清点物资及登记材料、有的在悬挂隔离带布置现场,为核酸筛查做准备。突然,一声急促的呼喊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只见一名青年满头大汗地向村委方向跑来,口中还不断地叫嚷着“救命啊,快来人啊,出事啦”。一听这话,三名村干部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三步并作两步走,直奔求救青年的家中。一进家门就看见一名老人仰躺在院子内,脸色紫青、呼吸微弱,亲属们都围在老人的周围却束手无措,一见村干部的到来立马将来龙去脉讲清楚。原来老人以前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今早在用餐的时候外出不小心被庭院内的石头绊倒,口中未咽下的食物残渣阻塞了气管,导致老人无法正常呼吸以致昏厥。在这样的紧急关头,于建海第一时间上前查看情况,当机立断对老人实施抢救,经过多次按压,老人慢慢地吐出了噎住他的食物残渣,于建海累得气喘吁吁,但他顾不上休息,迅速将老人口中吐出来的异物清理干净。经过抢救,老人的呼吸逐渐平稳起来、脸色也渐渐好转,情况转危为安,但神志仍未完全恢复。为了进一步确认老人的身体状况,于建海后续又与家属一同将其送至宋村中心卫生院,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确保老人身体无恙后,返回村内又继续投入到疫情防控的紧张战线中去。面对这危难时刻,今年70多岁的于建海挺身而出、化解危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一名老党员及退役军人的本色与担当。
本次的疫情来势汹汹、距离我们如此之近,为了保护村民的健康安全,于建海作为村干部之一,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去。在前期摸排工作中,他挨家挨户主动上门登记外来人员的详细信息,宣传最新的防疫政策并叮嘱他们按时前往医院进行核酸检测。之后又化身为宣传小喇叭,一边组织村内志愿者开展消杀工作一边劝导村民不要随意外出居家静止,他的脚步遍布大街小巷,他的声音传至千家万户。从白天到黑夜,伫立在路边卡口的身影一直都在,他将自己化身为村庄的“守护者”,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筑牢第一道防线。在核酸筛查当天,他穿上了“红马甲”化身为志愿者维护现场秩序,引导村民有序检测,他用实际行动,践行最初的承诺,成为最美丽的“守护者”。在全员居家静止的特殊时期,他又当起了“代购员”,把物资送到群众家门口,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帮助有需求的家庭采买药品、送去新鲜的蔬菜,为群众的正常生活送去保障。在后续统计核酸筛查无遗漏的排查工作中,于建海又加入了“敲门”行动,挨家挨户询问所有在村村民是否真正完成三次核酸筛查,一旦发现遗漏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及时补做,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为疫情防控工作筑牢基础。
在日常工作当中,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于建海时刻谨记入党誓词,以共产党员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要求自已。作为一名村干部,他更是将村里的大事小事当成自己的事,兢兢业业完成本职工作、勤勤恳恳为村民提供帮助,无论是大雨瓢泼中的求助维修电话,亦或者是日用品的捎带,他都随叫随到,尽自己所能的为村民提供便利。对于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他都能了然于胸,他常说,只有心中有数,才能干着有劲。
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品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性光芒的体现。传递正能量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当别人有受困时,伸把手;当别人有难时,助个力。助人就是助己,于建海的善意之举就是一种大爱的呼唤,让人们坚信爱和勇气才是无坚不摧的。英雄不一定要惊天动地,也可以在平凡中伟大,他们用自己的无私与爱心美丽着这个社会,浇灌着一朵朵绚丽的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