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龙,男,1947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环翠区鲸园街道朝阳社区居民。2007年11月赵德龙从高级法官岗位上退休后,积极投身基层服务,15年来义务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关爱下一代成长宣讲、普法宣讲等近百场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上万人次。如今75岁的他仍然活跃在普法一线,并积极投身社区疫情防控。先后荣获“威海市银龄先锋”“山东省五老志愿者传承好家风最美家庭”“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锲而不舍追求学术的研究员
赵德龙从高级法官岗位退休后,仍然笔耕不辍。为了真正撰写出百姓拢得来、坐得住、听得懂、传的开的宣讲教材,他坚持将法律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紧跟国家方针政策、坚持基层调研。为了做好文化铺垫和知识积累,15年来赵德龙持之以恒坚持系统性研读法学、史学、文学、哲学、社会学等六大类1500余卷图书,阅读量逾9000万字,所做研读笔记1000多万字。在读书的过程中,他将所读的内容与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契合各类宣讲群体特点,撰写了150余篇宣讲稿件。赵德龙应邀参加省内高校举办的以法学史学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所作报告《现代经济形态与法》在业内影响深远。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后,他手写党课稿2万余字,并以手稿为宣讲基础,在全区机关、社区、农村开展宣讲100余场。2020年民法典颁布后,为了让普通群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运用好民法典,他又日夜研读、查阅资料,将枯燥的法律条文用朴素的语言进行阐释,撰写民法典理论文章。赵德龙还投身廉政教育,创作文艺剧目脚本《公事公办》等,在省、市行业系统内演出。
不忘初心奉献社会的红色宣讲员
“一顶帽子,一个杯子,一件旧衣服”就是赵德龙日夜奔走的“行头”。为了持续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自2007年以来,赵德龙积极投身基层义务宣讲,先后担任威海市“五老”义务宣讲队、环翠区老干部宣讲团成员,累计宣讲百余场,受益群众10万人次。2019年,他开始参与到威海市司法系统法律下乡公益项目,先后在乳山、荣成、文登的社区、单位和金融系统进行普法宣传106场,尤其是题为《增强法律意识,严防金融诈骗》的宣讲内容,能够指导广大群众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保护个人权益,现实意义深远,深受群众喜爱。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针对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和意志行动弱点,赵德龙主动与学校沟通,深入环翠区、经技区、高新区等2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题为《 违法犯罪青少年在意志行为上的五个特征与矫治方法》的专题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参与学校教育。针对问题青少年,他主动向学校老师传授正确的矫治方法,实践效果显著。他在广大中小学校做了题为《法律与道德》《守法与遵纪》等宣讲报告130余场,累计受益学生7万人次,深受在校师生欢迎。协助应急安全部门依法培训负责安全生产人员2000人次,讲授法律课650课时。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他又积极投身到环翠区“追忆峥嵘岁月 助力首善建设”红色宣讲中,在社区群众、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等开展党史故事宣讲187场。同时,赵德龙还义务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2007年以来累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上万人次,他把咨询者分成三类:一是求知型,二是求助型,三是求决型。然后,依法引导、依法疏导、依法指导,分类开展咨询。对于求法若渴者,他不厌其烦地细心讲解,不怕说破嘴皮,直到对方听懂。对于求助者,有些事情想办又不知道找谁办,他不怕磨烂鞋底,领着去指指门、认认人,帮助办好。对于那些进入司法程序,但又迟迟没有结果的求决者,他就找到有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单位和个人,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的方式进行沟通,促使双方和解,使义务方主动承担法定义务,权利方合法利益得到保护,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增进了民间团结,促进了社会和谐。这些年他共为16名农民工、伤残者和事权受害人讨回工钱,挽回伤残补偿、退休养老金和医疗赔偿费。
不计得失服务群众的志愿者
除了积极投身法律事业,赵德龙还主动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和老伴一起在公交站点、商超门口等人员流动较多的公共场所进行防疫宣传,他还自费购买1000多只口罩向群众免费派发。现在,他仍然活跃在环翠区鲸园街道朝阳社区,每天早起4、5点钟起床,对周边的垃圾不入桶、废品捡拾遗落在外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清理和劝导,用自身行动带动身边的人保护环境、关爱自然。2022年5月,他主动找到社区书记,运用自己掌握的防疫法律法规,开展了疫情防控法律知识宣讲,提升居民的防疫法律意识,纾解居民因疫情防控带来的心理压力,稳定居民情绪,有效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