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新华社聚焦威海:“订单”教育 对接供需促就业

2022-07-26 编辑: 宋倩

 

      7月25日,新华社以《威海:“订单”教育 对接供需促就业》为题,聚焦威海企业与高校建立的人才共育机制,以下为报道全文:

      在山东省威海市威高介入产业集团实验室内,老师傅正认真地为刚毕业入职的刘子璇讲解专业知识,指导她如何操作实验器械。刘子璇毕业于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自去年7月来到威高集团实习,今年7月正式入职威高。她与威高的结缘还要从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与威高集团合作共建二级学院“威高学院”开始说起。

 威高学院毕业生在入职企业接受岗位培训

      威高学院是威海市高新区为实现产业配套定制化人才培养,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产物,也是高新区大力推动医疗器械产业人才集聚的生动实践。2019年,威高学院首届招生,设医疗设备应用技术(血透工程师方向)和精密医疗器械技术(智能制造方向)两个专业,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训练为重点,以职业证书为引导,实现“就业主导,项目带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威高学院毕业生在入职企业接受岗位培训

      据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教研室主任程义民介绍, 威高学院引进威高集团的高级工程师参与实践课程教学,校企共同编制集应用、实用于一体的活页式教材,保证学生所学必能所用。在授课过程当中,他们会以企业的实践项目为案例,如此可以保证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保证综合教学效果,实现学生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就能上手。校内外“跨界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威高学院的一大教学特色。威高学院校企共建拥有10条生产线的实训基地,其设备价值超2亿元,构造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以企业生产项目案例及知识模块内容组织教学,来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全面保证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指导到自主学习的良好结果。

      刘子璇就读的是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在威高实习的这一年她在生产第一线得到锻炼,学到了丰富的操作技能,使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得到验证,同时进一步熟悉了以后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提前进入岗位角色,缩短岗位适应期。“在这里我工作的很开心,所以我想毕业后能继续留在这里。”经过一年的磨合,刘子璇做出了正式入职威高的抉择。

      与她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她的同学兼同事张汝翔。“在威高这一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不会的地方就问问老师,在工作中学习,我感觉这样成长很快,和同事相处也很融洽,我觉得没有什么理由让我不继续留在这”,张汝翔说。据他估算,他所在的班级20多名同学当中除去当兵和专升本等去向,最后留在威高就业的同学能有10余名。

        

 威高学院毕业生在入职企业接受岗位培训

      “威高学院的学生在我们这里实习,毕业后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留在这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工作和环境适应都很快,大大缩短了我们的培训时间。”威高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校企合作部主管宫晓杰表示,威高学院的开办对缓解他们的用工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威海高新区管委会人才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高新区将继续坚定“以产引才、以才促产”的人才发展理念,依托驻区高校丰富的人才资源,强化“订单”培养的育才机制,鼓励支持更多企业与高校建立人才共育机制,高标准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造具有高新区特色的产业人才集聚高地。(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