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处处都是景 四季皆可游——文登区全域旅游“带火”区域经济

2022-08-03 编辑: 宋倩

      每年盛夏,文登区都会迎来大批游客,让这座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热”起来。7月30日,千里山海·全域游文登活动暨第四届潮汐公社赶海节在文登区启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参与这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盛会。

      近年来,文登区以区域内普遍存在的高品质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推动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相结合,与大众健康、文化、科技、体育等相关产业共生共荣,谋划一批健康养生、避暑休闲、度假疗养、山地体育、汽车露营等旅游新业态,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形成特色旅游目的地,为拉动区域经济增添新动能。

      5000张消费券助力

      赶海节迎来游客如潮

      7月30日,文登区泽库镇港南村,锣鼓震天,热闹非凡。随着彩幕腾空、声势浩荡的号子响彻云端,千里山海·全域游文登活动暨第四届潮汐公社赶海节如期而至。

      赶海节的重头戏“渔民祭海民俗表演”是众人期待已久的项目。独具特色的渔家文化已被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增添了旅游推介、人海共荣等主题。

      徒手抓鱼、沙滩寻宝、房车自驾游车队……赶海节不止是传统的赶海,多种项目精彩纷呈,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特色民宿和渔家乐也有力地拉动了消费。7月30日傍晚,远远望去,碧海金沙边的太空舱民宿就像一个个外星飞船。夜幕降临,太空舱内灯光亮起,全语音智能家居宛如置身科幻电影。

      “此前我们已发放消费券5000张,一经发布就被一抢而空,非常受欢迎。本次赶海节吸引的游客量远远超出我们预期。”文登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消费券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如今,像港南村这样的旅游业强村在文登区处处可见,文登是一座文旅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近年来,文登区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方向,主动融入全市“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建设,全面挖掘历史人文、自然山水等资源,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等发展模式,加快开发精品景区,有机衔接“吃住行游购娱”消费市场,打造处处都是景、四季皆可游,随时可以来、来了不想走的旅游目的地。

      加强顶层规划

      优化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6月26日晚,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在济宁市尼山圣境开幕。开幕式上,省领导为2021年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代表授牌,“山东手造·优选100”代表亮牌。文登区荣获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2项代表产品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名单。

      获得多项省级荣誉不是偶然,这和文登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全域旅游工作的部署要求,整体谋划、做好符合当前形式的顶层设计息息相关。

      文登区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乡村旅游、市场治理、人力资源、营销推广、公共服务“1+5”规划体系,配套制定11个专项实施方案,在项目建设、要素保障、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出台《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确立了推动文旅企业发展壮大、文化事业产业双提升等9方面39项重点工作,逐项分解落实责任单位,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调度推进;将全域旅游发展纳入镇街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对申报或者成功创建国家、省、市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景区化村庄等给予不同赋分奖励;发挥烹饪协会、花饽饽协会等14个行业协会的作用,组织会员单位开发旅游产品、提供旅游服务,凝聚全域旅游发展合力……随着多个旅游专项规划和扶持政策的颁布,文登区各部门各地区坚持全区一盘棋,以全域的视野,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共同推进全域旅游建设。

      文登区以高站位目标赋能城市发展,展现融入发展大潮的壮志与气魄。全域旅游建设中,文登区目标明确,行为笃定,条件优越。目前,全区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处,省级以上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4个,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中国长寿之乡、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

      在高屋建瓴的规划引领下,文登区正以奋进之笔擘画全域旅游发展蓝图,积极争取进入全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

      特色资源驱动

      旅游产业体系呈现新格局

      7月25日,位于文登天福山森林公园的文登区青少年研学基地迎来了几十名中小学生研学。暑假以来,还在试营业期间的这处红色研学基地受到孩子们的青睐,预约参观的团体络绎不绝。

      在这里,孩子们观看了红色主题电影,在重温历史的同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到红色胶东展馆参观学习,激发爱国情怀,增强广大青少年的民族责任感。“研学基地以弘扬革命传统、开展红色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实物展览、图文阅览、影像视频、互动体验等形式,重温革命历史。红色胶东展馆一楼设有非遗大讲堂、那森林餐厅、红色小剧场等研学活动场地。”文登区青少年研学基地工作人员介绍。

      特色资源充足是文登区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尤其是红色文化历史悠久,在胶东地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守正创新,文登区充分利用自身特色资源,创新业态、开放融合,构建全域旅游产业体系。以大旅游观为引导,探索发展“旅游+”模式,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共生,整合区域内各资源要素,形成全域旅游产业体系新格局。

      “我们在特色资源上下功夫,主要吸引与文登相对距离不太远的游客。疫情之下,红色游、研学游显示出增长势头。”文登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文登区“旅游+红色文化”的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文登区设立了总规模4000万元的红色基因传承基金,对全区115处红色印迹进行保护利用,建成开放了16处红色展馆、13处红色主题公园,创作舞台剧《烽火天福山》,策划红色研学游等10条红色旅游线路,今年以来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

      文登区的“旅游+乡村”模式同样备受关注。穿行于文登的青山绿水,一个个富有活力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目不暇接,文登全面架构起“一镇一品牌,一镇一重点,一镇一名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西洋参康养样板片区,打造“片区联动,品牌引领”文旅模式。文登西洋参品牌价值116.4亿元,荣膺第105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中国西洋参之都”招牌响亮,产业核心区与周边温泉度假区、非遗文化区、生态观光园、影视基地城等,形成辐射方圆5平方公里的康养“黄金带”。

      同时,文登区在全省率先推行首席专家制度,引进了209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人才,与村庄结对共建,打造了设计谷、樱桃谷、漫画村等特色板块,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威海)国际漫画艺术展、国际建筑师沙龙等活动。

      “旅游+体育”也获得了不俗的成绩。近年来,文登区承办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省羽毛球锦标赛等高端赛事34项。引进了总投资50亿元的桃源里滑雪小镇项目,参照2022年冬奥会的标准建设滑雪场。投资12亿元的郁竹苑田园综合体项目建成开放,配建了运动员康复中心、训练基地,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运动员1万多人次。

      “旅游+康养”方面,文登区建设了天沐温泉、汤泊温泉两个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天沐温泉被评为首批山东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依托三甲医院文登整骨医院,投资4.8亿元打造了集护理、康复、养老等于一体的康养服务中心,12月底投入使用。文登还推出了温泉养生宴、西洋参养生宴、昆嵛山昆虫宴等系列养生菜系,被中国烹饪协会列为“鲁菜美食地标城市”。

      软硬件“两手抓”

      打造全域旅游良好环境

      干净整洁的石砖小路,宽敞明亮的绿化环境,错落有致的温泉民宿……这里有生活最纯粹、最原始的模样,这就是文登区有着百年历史的慈口观村。

      慈口观村是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第二批省级美丽村居和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慈口观温泉民宿区,依托村内保留的晚清民房,按照“一房一院一特色”的思路,建成20间高级度假房,每座院落里都有一处私享温泉。

      夏日的慈口观村游客如潮,一间间风格古朴的民宿和院中的独立温泉牢牢吸引住一大批游客。不管是从民宿的设计改造,还是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准方面,这里都做到优秀。软硬件设施两手抓,让这个小山村成为威海网红打卡地。去年,慈口观温泉民宿入选全省100个“好客山东网红打卡地”。“回头客很多,一年到头客流不断,现在这个时候每天都爆满。”慈口观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和文登区很多村庄一样,慈口观的旅游模式已经进入成熟的商业化阶段。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落实全域旅游政策密不可分。去年以来,文登区对500公里的通景道路进行改造提升,7个A级景区、25个乡村旅游点实现无线网络、视频监控全覆盖。

      去年,依托威海市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文登区启动建设了4处旅游驿站和2处房车营地,开通了温泉旅游、樱桃旅游等6条公交专线,将沿线19个美丽乡村、30个休闲采摘基地、21处红色旅游景点、7个“省自驾旅游打卡地”串点成线,获评山东省自驾车旅游基地。慈口观村就是威海市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4处旅游驿站中的一处。

      提升旅游服务意识,让文登区全域旅游之路越走越顺畅。今年,文登区还推进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旅游市场主体“红黑榜”制度和信用联合惩戒制度,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在市中商圈成立了消费维权工作站、法律服务站,累计调处各类涉旅投诉89件。开展文明旅游系列活动,成立1万多人的旅游志愿服务队伍,分布到景区、酒店及赛事活动现场,引导市民文明出行、文明旅游。(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贾文娟 通讯员 梁佳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