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强降雨持续。据统计,截至当日17时,全市平均降水已达85.4毫米,大部分地区降水为暴雨级。全市上下闻“汛”而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勠力战风雨,同心护安全。
汛期累计降水已超多年同期6成
8月9日5时40分,市气象台将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市水文中心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8月8日8时至9日17时,全市平均降水85.4毫米,最大降雨点文登区闫家泊子188.5毫米。
汛期以来,全市累计降水511.1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多53.5%,较多年同期偏多61.1%;今年以来,全市累计降水562.3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少7.7%,较多年同期偏多23.3%。
据介绍,预计9日夜间至11日我市仍有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其中,9日夜间全市有中雨局部大雨,10日上午降水有所间歇,10日下午至11日白天有大到暴雨,强降水主要集中在10日夜间,11日夜间降水明显减弱,主要为雷雨或阵雨。预计过程累积降水量50毫米—80毫米,局部100毫米以上,最大小时雨强30毫米—50毫米。
由于前期降水强度较大,后期降水持续时间较长、累积雨量大,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和城乡积涝等气象风险较高,提醒相关部门和市民朋友注意防范。
1137名河管员汛期巡河不停歇
8月9日7时许,彻夜未眠的水务部门工作人员马小超与同事再次驱车沿着黄垒河(市管段)河道展开巡查。“上游水库泄洪,黄垒河水位已出现明显上涨,我和同事们加强巡视,丝毫不敢懈怠。”马小超说。
马小超主要负责黄垒河入海口至乳山界共17.8公里的巡河任务,巡河过程中,他重点查看橡胶坝、拦河闸、挡潮闸等闸坝工程各部位及水位上涨、堤岸防护等情况,同时对风雨中垂钓、游玩的市民进行安全提醒。
据了解,黄垒河(市管段)综合治理工程的河道清淤、平整堤防、桥涵工程等已于汛期前完工。该工程使黄垒河河道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除涝标准提高到5年一遇。
本轮强降雨期间,我市各级水利水务部门纷纷组织检查组赴各水库、塘坝、河道、镇街实地检查并进行隐患排查和整改。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汛期前就已落实河管员1137名,并对有行洪任务的河道进行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梳理出涉及阻水建筑物等各类妨碍行洪的85个问题已全部完成综合整治。
24小时值守地质灾害隐患点
防范地质灾害,是本轮强降雨期间的工作重点。8月9日,记者在环翠区古陌隧道东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看到,现场不仅设置了安全防护栏、警示旗防止行人进入,山体也设置了防护网进行防护。同时,附近设有值班室,安排专人24小时轮班值守。
“汛期前,全市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便对现有的2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个进行排查,制定隐患点防灾预案,规范设置警示牌、避险逃生路线,并向隐患点周边群众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本次强降雨期间,尤其是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后,各有关部门和群测群防人员又进一步加强了对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同时,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单位也处于24小时在岗待命状态。
自本轮强降雨开始至今,各级城市防汛部门累计出动防汛队伍3120余人次,调用挖掘机、铲车、自卸车、水车、管道疏通车等机械设备3250余台次,开启雨箅子5790余座,设立警示旗4260余面。
我市还重点加强了环翠区新威路百货大楼至华联地下通道,高新区文化路与古寨东路、古寨西路、福山路、哈工大交叉路口,经开区时代广场等低洼易涝点的防范应对工作。截至8月9日16时,这些地点均未出现长时间明显积水现象。
部分景点暂停营业
8月8日21时许,华夏城景区亮起防汛“安全灯”。24小时不间断的巡逻车、滑坡点早早围堵上的沙袋、提前打开的泄洪井盖、插旗……作为山岳型旅游地,华夏城景区为应对本次强降雨做足了安全准备。
强降雨期间,华夏城景区停运玻璃栈道,那香海景区停运摩天轮,刘公岛景区进岛和出岛末班船时间也进行了调整。
“我们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微博等发布了温馨提示,并指导文旅企业充分利用网络、电子显示屏、广播、设置提示牌等多种方式进行提醒告知。”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还充分利用市文化和旅游重点区域监测平台对全市重点A级景区、乡村旅游点和文博场馆等89处点位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对安全情况进行调度。
针对连日来汛情和海上大风天气,威海海事局工作人员也前往航运企业、码头、船厂等地,对辖区内海上船舶防汛防风工作进行再检查再落实,重点关注应急预案完善情况、船岸应急演练开展情况、应急物资准备情况等。
“我们将持续加强辖区督导检查,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确保能够随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情况。”威海海事局工作人员说。(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沈道远 宫子媛 实习记者 员雯/文 刘志鹏/图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