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区蔄山镇西道头村党支部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依靠自身资源,积极谋划农村发展的远景,广开言路、走出新路,为乡村的发展树起了一个很好的样板。
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结合农村生活生产实际,西道头村党支部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和长期发展规划,对“两委”干部进行明确分工,理顺工作机制,确保支部工作有序开展,严格按照党建要求开展好各项工作。
西道头村没有集体产业,村里基础薄,资源匮乏,大部分村民靠种自家的山岭薄地和外出打工过日子,面对这种情况,威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挂职驻村第一书记郭明利与其他支部成员一起商量对策,使村民不断增收致富,在小康路上能有更多可支配收入,享受新时代小康社会红利。
郭明利到任后,把不断提高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为主要抓手,带领支部一班人着力解决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不断提高村民专业技术作为振兴乡村、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和乡村经济提质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郭明利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一边逐户走访深入了解乡情民意,一边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动员协调社会力量和爱心企业进村入户传经送宝。西道头村党支部利用各种渠道,为农户们的蔬果顺利出售找到“突破口”。村“两委”干部实地查看、走访农户与深入研讨,经过集中商议,分析出西道头村农产品销售的痛点是村民缺乏销售能力,难点是信息不畅通,销售渠道未打通,这为解决农产品售卖难问题找到了症结所在。
为了能够发展集体产业,增加村民收入,西道头村党支部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西道头村党支部全力招商,为实现全村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找到新引擎。
支部搭台,打造企业联村新平台
去年秋天,西道头村农产品销售困难,针对群众的急、难、愁、盼,西道头村“两委”干部化身为“推销员”,集中向市内大型商超推销。11月2日,山东家家悦股份有限公司采购部门工作人员实地考察了西道头村大姜和芋头种植情况,现场初步达成收购意向。山东凯奇餐饮有限公司、威海盛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山东禾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将农户们的农产品纳入自身的采购体系。其中山东凯奇餐饮有限公司在西道头村设立蔬菜采购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西道头村“两委”干部用实际行动为本村农产品“代言”,“推销”出农副产品售卖“新出路”。自去年秋天,西道头村“两委”干部已为农户推销白菜、芋头、大姜、苹果、西瓜、土豆等25余万千克。为了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他们开展爱心消费助农扶农进乡村活动,进一步拓宽村民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村民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多措并举,拓宽产品销售新渠道
举办爱心消费助农志愿服务活动是西道头村党支部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的又一举措,西道头村党支部通过搭建农产品展销活动平台,汇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推动农户直接走入市场,加大产销对接,进一步构建便捷、畅通、高效、稳定的销售渠道,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村民秦洪叶说:“这种‘以购带帮’的形式真好,在家门口就能卖菜,以后我会积极参加,希望借此打开自家的农产品销路。”郭明利表示,自己将和村党支部一道,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将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为村民办好办实每一件事。
社会力量进村,提高了西道头村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帮助农户们解决农副产品滞销的烦心事,进一步打造了西道头村农产品的品牌,突出西道头村农产品的优势,形成品牌效应,让农产品卖得好、卖得快,惠及农户,为乡村振兴工作添砖加瓦。
西道头村还设立以“消费助农 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消费助农周末爱心小市场,以购带帮,助农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爱心小市场照顾到了老弱病残和退役军人、低保户、贫困户等群体,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出售自己的农产品。
村民周德祥表示:“非常感谢西道头村党支部举办爱心消费助农活动,希望借此能打开农产品销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参与当天助农消费的爱心人士表示,在城里想买到放心的农家小园菜不太容易,在这里不但能买到,还能奉献爱心,真是一举两得。
西道头村立足资源禀赋,借助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优势,通过“企业+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订单种植,以农民增收为突破口,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西道头党支部把村党组织建设与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党建引领,支部搭桥的方式,开创了“一村一业、一村一品”资源共享新局面。
作为农村走出来的一名退役军人,郭明利表示:“作为第一书记,只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把自己当成村里人,才能赢得村民的信赖。只有设身处地帮助村民办实事、干好事,实实在在地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才算称职。我会努力开拓各种渠道,联系更多单位和爱心企业,促进西道头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Hi威海客户端通讯员 申奥)
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结合农村生活生产实际,西道头村党支部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和长期发展规划,对“两委”干部进行明确分工,理顺工作机制,确保支部工作有序开展,严格按照党建要求开展好各项工作。
西道头村没有集体产业,村里基础薄,资源匮乏,大部分村民靠种自家的山岭薄地和外出打工过日子,面对这种情况,威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挂职驻村第一书记郭明利与其他支部成员一起商量对策,使村民不断增收致富,在小康路上能有更多可支配收入,享受新时代小康社会红利。
郭明利到任后,把不断提高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为主要抓手,带领支部一班人着力解决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不断提高村民专业技术作为振兴乡村、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和乡村经济提质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郭明利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一边逐户走访深入了解乡情民意,一边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动员协调社会力量和爱心企业进村入户传经送宝。西道头村党支部利用各种渠道,为农户们的蔬果顺利出售找到“突破口”。村“两委”干部实地查看、走访农户与深入研讨,经过集中商议,分析出西道头村农产品销售的痛点是村民缺乏销售能力,难点是信息不畅通,销售渠道未打通,这为解决农产品售卖难问题找到了症结所在。

为了能够发展集体产业,增加村民收入,西道头村党支部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西道头村党支部全力招商,为实现全村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找到新引擎。
支部搭台,打造企业联村新平台
去年秋天,西道头村农产品销售困难,针对群众的急、难、愁、盼,西道头村“两委”干部化身为“推销员”,集中向市内大型商超推销。11月2日,山东家家悦股份有限公司采购部门工作人员实地考察了西道头村大姜和芋头种植情况,现场初步达成收购意向。山东凯奇餐饮有限公司、威海盛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山东禾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将农户们的农产品纳入自身的采购体系。其中山东凯奇餐饮有限公司在西道头村设立蔬菜采购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西道头村“两委”干部用实际行动为本村农产品“代言”,“推销”出农副产品售卖“新出路”。自去年秋天,西道头村“两委”干部已为农户推销白菜、芋头、大姜、苹果、西瓜、土豆等25余万千克。为了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他们开展爱心消费助农扶农进乡村活动,进一步拓宽村民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村民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多措并举,拓宽产品销售新渠道
举办爱心消费助农志愿服务活动是西道头村党支部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的又一举措,西道头村党支部通过搭建农产品展销活动平台,汇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推动农户直接走入市场,加大产销对接,进一步构建便捷、畅通、高效、稳定的销售渠道,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村民秦洪叶说:“这种‘以购带帮’的形式真好,在家门口就能卖菜,以后我会积极参加,希望借此打开自家的农产品销路。”郭明利表示,自己将和村党支部一道,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将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为村民办好办实每一件事。

社会力量进村,提高了西道头村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帮助农户们解决农副产品滞销的烦心事,进一步打造了西道头村农产品的品牌,突出西道头村农产品的优势,形成品牌效应,让农产品卖得好、卖得快,惠及农户,为乡村振兴工作添砖加瓦。
西道头村还设立以“消费助农 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消费助农周末爱心小市场,以购带帮,助农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爱心小市场照顾到了老弱病残和退役军人、低保户、贫困户等群体,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出售自己的农产品。

村民周德祥表示:“非常感谢西道头村党支部举办爱心消费助农活动,希望借此能打开农产品销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参与当天助农消费的爱心人士表示,在城里想买到放心的农家小园菜不太容易,在这里不但能买到,还能奉献爱心,真是一举两得。
西道头村立足资源禀赋,借助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优势,通过“企业+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订单种植,以农民增收为突破口,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西道头党支部把村党组织建设与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党建引领,支部搭桥的方式,开创了“一村一业、一村一品”资源共享新局面。
作为农村走出来的一名退役军人,郭明利表示:“作为第一书记,只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把自己当成村里人,才能赢得村民的信赖。只有设身处地帮助村民办实事、干好事,实实在在地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才算称职。我会努力开拓各种渠道,联系更多单位和爱心企业,促进西道头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Hi威海客户端通讯员 申奥)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刘佳琳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刘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