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区

经开区乡村文明新风扑面来

2022-09-21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经开区以深化乡村文明行动为契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把移风易俗落实到行动中,围绕整合资源、融合推进下功夫,树立文明新风,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区所有村(居)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普遍建立红白理事会并切实发挥作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取得良好实效。

  “立”字当头
  三级联动形成合力


  移风易俗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经开区努力探索建立移风易俗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在区级,建立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联席会议制度,党政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社会工作部等9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根据职能分工,发挥部门优势,积极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在镇级,经开区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移风易俗工作的组织、协调、调度。在村级,成立相应的移风易俗领导小组,村党支部书记任负责人,“两委”干部具体督导,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和红白事的办理流程,制定婚丧嫁娶制度,纳入村规民约并公示上墙。

  这样一来,经开区形成了区、镇、村三级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带”字引导
  移风易俗入脑入心


  对于农村存在的一些陈规陋习,经开区在“引导”上下功夫,拿出了一系列“良策”。

  在宣传教育上,经开区坚持多一些正面宣传、多一些示范带动,让农民对新的礼节从耳熟能详到心理认同,由潜移默化到入脑人心。通过村情月报、宣传栏、智能广播、张贴标语等宣传载体,加大移风易俗的宣传力度和密度。针对移风易俗重点内容,各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因势利导,让乡村振兴的清风吹进家家户户。

  泊于镇大力弘扬孝文化,用优秀的文化传统影响和感化群众。组织学习《弟子规》等经典,每年开展孝文化教育20余次;设置传统文化墙、传统文化一条街,让美德“走”进心田;积极挖掘身边孝老爱亲典型,进行大张旗鼓宣传,对不孝敬父母的家庭由村委会进行干预;开展“鲜花换纸钱”活动,每年清明节向村民兑换鲜花6000余枝,培育文明祭祀新风,传递“厚养薄葬”的社会风尚。

  崮山镇则依托“一联二亮三评”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要求党员干部从自家做起,带头宣传移风易俗,树立清风正气。

  “融”字落实
  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通过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建设、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身边好人等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经开区利用《经区报》、村情月报、智能广播、四德榜,广泛宣传“孝爱传家”“诚信致富”“邻里和睦”的优秀典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乡村文明建设、农民素质提升中,以文明创建、文化建设、环境整治等为载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让传统美德渗透到千家万户。

  经开区建立文化大院、文体活动室、健身广场,培养农村文艺骨干,搭建村、镇、区三级联动的演出舞台,不断完善文化阵地,提升农村文化服务水平。每年开展160余场次的各类乡村文体活动,让80%以上的村民都能参与进来,形成村民休闲健身、交流演出、培训提升的良性循环。趣味运动会等文化品牌的打造,更带动着村风民俗进步向好。

  按照“乡乡有活动,村村有歌声”的目标,经开区各村至少建立起一支以上文体活动志愿服务队伍,广大“草根明星”用民间剧种、乡间小调、乡土俚语,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在健身娱乐、陶冶情操的同时,引导群众爱护环境、移风易俗,实现润物无声。

  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经开区采取梯次递进、分类达标的方式,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引导群众树立生态意识,养成良好习惯,营造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崮山镇南虎口村积极打造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村里文化大院、健身广场、图书室、活动室等一应俱全,文化墙、科普栏、阅报栏和村务公开栏等宣传阵地管理规范,村内绿化更是达到四季有树、三季有花。

  优美的生态环境、完善的文化设施,不仅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使群众从内心深处自觉参与到建设美丽乡村的行动中来,也在农村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作贡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蔡君君 通讯员 张树霞)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孙
  复审:谭立勇
  编辑:毕玲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