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清晨,靖子头灯塔,随着一声清脆的口令声,国歌在海天间奏响,国旗迎着海风冉冉升起。威海航标管理站灯塔班班长贾志强和灯塔工蒋海威、张晓伟如此前69年的每代守塔人一样,在对灯塔进行巡检维护前,举行庄重的升国旗仪式。
从市中心驱车出发,来到老威海人口中的“山后”环翠区孙家疃街道,一路向北至靖子山脚下,再沿着颠簸的山路至道路尽头,就能远远看到白色靖子头灯塔了。而想要近距离接触,还要下车爬上15分钟的山间小路。
始建于1953年,矗立在山顶的靖子头灯塔,身旁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塔顶的IMA-800型灯器能放射出25海里远的白色光芒。每到夜间,它以15秒一闪的频率,为进出附近海域成千上万艘各类船舶指引航向。
“我已经做了37年的灯塔工,至今记得入职第一件事就是和前辈一起升国旗。”贾志强说,无论是靖子头灯塔,还是威海辖区的其它灯塔,所在位置都很偏僻,人烟罕至,尤其是10年前,吃住都要在灯塔下面的小房子里,常常三四天见不到外人,“升国旗能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精神力量。”
2012年前后,随着航标遥测遥控系统、远程监控等新型航标技术在航海保障工作当中的运用,威海航标管理站所属灯塔陆续实现无人值守,每周定期巡检,其它时间在值班室进行远程监控。
虽然不再日夜值守,灯塔工们还是把升国旗的传统保留了下来。
“很多熟悉的渔民和我说,天气状况好时,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不仅和灯塔的光一样能指引船舶航向,还能指引内心的‘航向’,看到飘扬在海角上的红旗就感觉特别温暖。”贾志强说。
升完国旗后,贾志强和同事们开始认真检查塔内灯器、通信设备。虽已是秋天,灯笼内的温度却超过30℃。不一会儿,身上的衣服就全部湿透,“夏天时,这里的温度最高时有45℃,像蒸桑拿一样。”贾志强说。
在登上灯塔前,蒋海威和张晓伟被山里的蚊虫咬了好几口。贾志强笑着说,“现在的条件比我刚开始来的时候,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当时住在这里,没有空调电扇,晚上常常热的睡不着觉,买个菜也要徒步半个多小时。现在,灯塔不仅实现了无人值守,交通、通讯都变得特别方便。”
再过四年贾志强就要退休了,看着灯塔上飘扬的五星红旗,年轻的守塔人蒋海威、张晓伟表示,要接好贾志强的接力棒,甘守寂寞,守护好灯塔,照亮船只的前进方向。(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沈道远/文 孙大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