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假期我在岗 奋斗“不打烊”

2022-10-04 编辑: 徐栋波

  “十一”假期,很多人在享受休闲时光,但却有一批建设者坚守经济发展工作一线,干劲不减、节奏不变,赶工期、抢进度,确保高质量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威达智能化车间内,自动化设备昼夜不停“追”订单;谷雨春医用微球产业化项目建设现场,工程车、运料车进进出出,一台台机器轰鸣不息……他们用坚守和奋斗,向祖国献礼。

  项目“服务员”假期“不打烊”

  10月1日,莱荣高铁乳山南站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塔吊挥舞长臂搬运着各类建筑材料;近50名建筑工人忙着拆除脚手架,焊接龙骨,楼内砌墙……

  忙碌的人群中,两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市发改委基础科的刘鹏和乳山市发改局的王永恒又来了。

  乳山南站是莱荣高铁全线设立的7座车站之一,属于新建站房。不久前,乳山南站迎来关键节点,站房主体结构封顶,正式进入装饰装修阶段。“担心施工现场再有什么需要,正好假期时间充裕来看看。”刘鹏说。

  施工缺不缺人手,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按原计划能否如期完成任务……两人与项目负责人一碰面,便直奔主题。“有你们周到的服务,目前乳山南站的建设进度已经领先其他新建站房了。”该负责人回答说,预计年底站房能完成所有外立面施工,明年6月30日将全部竣工。

  今年元旦,莱荣高铁乳山南站项目正式进场施工,从那天起,刘鹏和王永恒便当起了“服务专员”,每月至少两次现场办公,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最初施工缺少临时用水,帮忙协调到了对面择村的一口水井;用工人手紧缺的时候,仅用一天的时间,便找来了近20名建筑工人……正是有了“专员们”的“保驾护航”,4月至今,项目才能连续施工,一天都不断档。

  眼下,不仅站房建设进度遥遥领先,站前广场也进入了土地平整阶段,马上就能正式开建。喜讯接二连三传来,让刘鹏和王永恒干劲满满,“你们只管建,项目一天不完工,我们的服务就‘不打烊’。”

  产品订单排到明年3月份

  10月3日,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新产品车间内生产紧张有序,伴随着机器咔咔作响,一个个小巧、精致的钻夹头从自动化生产线上鱼贯产出,进入检测、包装等工序。公司实打实验室主管张福刚自豪地说:“我负责的这款新产品手头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3月份,我们在马不停蹄赶工期。”

  钻夹头是威达的拳头产品,企业在钻夹头领域拥有专利100多项,产销量持续位居行业首位。在假期赶制订单的正是企业开发的最新产品——高精度钻夹头。张福刚介绍说,“这款新产品精度要求达到毫米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庆节前刚刚通过德国博世等多家国际大客户测试,订单供不应求。”

  虽然订单排满,生产线运转不歇,但车间内工人并不多,每天只留数人值班,大部分员工可以尽情享受“十一”假期。原来,这都是智能化带来的福利,工人们休假也不影响产能。

  一直以来,威达坚持向数字要收益,加速机器换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企业围绕自动化智能生产线相关技术深度开发,针对现阶段产品技术的研发瓶颈和生产工艺提升的精度、可靠性等难题,对产品和技术智能化改造升级进行相应的专利布局。张福刚算了一笔账,经过一系列升级改造后,精密机械零部件自动化智能生产线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预估人均效率能提高150%以上。

  眼下,公司已建成各种智能生产线200余条,核心产品钻夹头囊括扳手、手紧、锁紧、自紧四大门类1000多个型号。凭借质量、成本、创新和交付上的杰出表现,威达先后荣获世界500强客户史丹利百得、博世“全球优秀供应商”荣誉称号。

  “探索者”锻造行业领先“研发力”

  10月3日,走进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发实验室,研发技术人员周宪堂正专注地站在测试平台前,对船载激光通信终端第三代样机进行质量测试。一天下来,周宪堂直到晚上9点半才下班回到公寓。

  国庆期间,周宪堂将工作日的工作状态搬到了节假日。在当天晚上的工作例会上,周宪堂和同事们围绕技术攻关、质量要求进行深度讨论。“这个假期,不单是我,所有的同事也都加班加点投入到研发中。”周宪堂说。

  周宪堂告诉记者,他手头上正在研发改进的船载激光通信终端第三代产品,相较于一、二代,通信距离更远,通信速率更高、且跟踪稳定性更强。目前,已经完成多次海上试验,国庆长假后,将下线生产。

  2020年下半年,周宪堂从哈尔滨来到威海,成为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最早一批的“探索者”,每逢长假来临,总能“撞上”重要研发节点,他没有一次机会可以好好享受假期。这次国庆长假,他主导的研发项目交期在即,他再次选择坚守在岗。

  “我的家人都在哈尔滨,在威海,我可以说是孤身一人。”周宪堂坦言,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正是出于对科研工作的热爱,让他一直干劲满满。“前路漫漫,希望以一项项科研成果,为激光通信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周宪堂说。

  眼下,在周宪堂等一批“探索者”的引领带动下,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产品覆盖“光机电算控”全专业领域,自主设计“威海一号”,承研商业遥感星座产品、虹云工程、行云工程……研发成果在行业内遥遥领先。

  项目建设不停工、不断档

  10月2日下午,刚下完雨,谷雨春医用微球产业化项目施工现场已经迅速活跃。工程车、运料车进进出出,一台台机器轰鸣不息……近200名建设者赶工期、抢进度,放弃休假,在各自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其他工序也在按计划有序推进。

  正在现场指挥调度的工程部经理刘循洋说:“项目主体有综合楼、制剂车间、综合仓库、甲类仓库、甲类车间,国庆节期间,绝大部分人都放弃了休息的机会,按照机械不停、人员排班的模式,预计三季度主体完工后就马上进行设备安装,四季度投入试生产。”

  从事建筑工程的兰永刚来自四川省,这已经是他在工地上度过的第16个国庆节。原本计划在这个假期与家人团聚,但作为班组的领头羊,他依然选择了守护项目“大家庭”。他说,现在正在工期节点兑现的关键时期,每个节点环环相扣,离不得人,作为项目小组的负责人,关键时刻更要带着大家一起干。”

  与热火朝天的大干场面相对应,是严格的安全环保措施,谷雨春项目建设工地均配备了滤网覆盖措施,极大限度保障了施工对于环境的影响,道路施工现场每天安排车洒水,专人严格进行冲洗降尘,工地扬尘监测仪上滚动实时显示PM2.5等空气指数。动与静,扬与抑,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这个假期,项目部的各级负责人靠前指挥,统筹安排,组织各专业倒排工期,将节点工期细化到每天,科学有序安全平稳推进,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进度如期完成。(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艺嘉 张宇 刘凌玉 刘义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