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小切口”“微更新”,威海将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2022-10-10 编辑: 徐栋波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与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等相结合,健全并推动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组织联系群众“大走访”、民生难题“大排查”、服务群众“大提升”,首次将民生微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截至目前,我市正在推进的2022年20项市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中,完善加固水利设施、增设养老服务床位和农村老年餐桌等2项已办理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等18项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突出便捷度:

  10处政府投资类公共停车场为家长免费开放 60条“背街小巷”加快升级改造

  最近一段时间,市民孙建辉心情格外舒畅。“上下学时间段,鲸园文体公园地下停车场为我们开放了免费停车区,再也不用因为没地停车,急匆匆出门接送孩子了。”孙建辉说。

  一直以来,“停车难”是困扰群众出行的一个“心结”。特别是对于接送孩子的家长来说,上下学时间与早晚高峰“相撞”,不仅停车难,车辆造成的交通拥堵也让家长们倍感担心。

  为加快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治理现代化水平,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交警部门围绕老百姓反映急需“扩容”的停车区域,在实地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在相关区域积极施划停车位,并按照距离学校、幼儿园出入口300米以内的政府投资类公共停车场按时段免费向接送车辆开放的方式,在鲸园小学、威海二中(北校区)等10处学校、幼儿园周边,按时段免费开放了鲸园文体公园停车场、观海小区南侧等政府投资类公共停车场,切实提高停车位的利用率,缓解停车难问题。

  “自从开放了公共停车场,不仅停车问题解决了,学校周边道路乱停车造成的拥堵问题也得到缓解,市民出门更加畅通、便利。”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停车场管理科科长党荣国表示,目前10处政府投资类公共停车场已全部投入使用。

  同时,聚焦群众畅通出行的痛点难点,我市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将触角进一步延伸——补齐城区路网短板,整治提升“背街小巷”。

  这两天夜晚,育海路东延路段终于亮堂了,这让不少途经此处到附近公园游玩的居民高兴不已。“路灯安上了,晚上可以放心地出门遛弯啦!”市民崔佳佳说。

  此前育海路东延路段一直未设置路灯,在一次走访中,所辖社区居委会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与道路施工单位对接,并根据道路长度设置了9处路灯。目前,安装工程已全部完成。后期将根据道路使用情况,及时增设完善基础设施,切实满足群众多维度需求。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我市以城区跨属地临界处、小区共用巷道等为重点,排查整修公共道路60条,进一步打通堵点、平整路面、施划标线,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已完成改造35条。

  紧盯精致感:

  “微更新”持续翻新 为老百姓打造“升级版”幸福生活

  “闺女,咱小区重新‘装修’了,我就不往你那搬啦!”看着正在加紧建设的杨家滩小区,居民杨峰芹谢绝了女儿的搬家邀请。

  杨家滩小区是我市今年纳入改造范围的8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之一,目前正同步推进路面硬化、环境绿化、智慧化设施设备安装等项目,预计10月底前全部完工。

  如今,在杨家滩小区住了17年的杨峰芹对小区改造充满期待:“重修后的小区车辆有地儿停,楼下还有高清监控,绿化也升级了,住这里安心,不搬了。”

  近年来,部分老旧小区历经岁月洗礼,地下管网破损严重、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等问题日益显露,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改造老旧小区,成了居民的共同心声。

  群众有所求,政府有所应。年初,根据市级重点民生实事清单,我市在持续推进的改造项目基础上,再增改造51个老旧小区项目,共计82个小区,惠及居民3.67万户。

  为确保老旧小区改造顺利推进,市住建局还出台《关于全面加强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监管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强监管,并将电动车充电桩、小区封闭、雨污分流、垃圾分类等纳入老旧小区必改内容中。同时,积极融入智能化元素,要求纳入改造范围的老旧小区项目全部达到三星级智慧小区标准。

  “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我们不仅破解老小区‘顽疾’,还打造了一批‘幸福家园’,推动群众的生活不断向好,主人翁责任感不断加强,参与城市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不断提高。”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9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项目启动数量远超年初计划。

  眼下,在加快推进老旧小区“重装”换新貌的同时,我市还持续推动小乡村“微更新”,让群众的“烦心事”变成“暖心事”,共同朝着高品质幸福生活不断迈进。

  最近,文登区龙山街道马家汤后村的沿村道路上竖立起一根根高耸的电线杆,不仅将过去杂乱的电路网线“捋顺”平整,杆上的低压线路还实现了“换代升级”,实现了户均容量增加至每户2.2千伏安,可满足10年内负荷增长需求,大大提升村民用电体验。

  “这几年村里发展越来越好,原有陈旧的电网无法满足村民的用电需求,全市开展农村电网改造,现在村里用电既安全又稳定。”马家汤后村村委会主任李令武笑着说。

  电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源”。今年以来,为持续巩固改造农网设施,保障农村用电安全稳定,国网威海供电公司以“规范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目标,明确新建改造农村电网项目107个,输配电线路231.28公里,着力解决线路转供能力不足、接入容量受限等难题,提升供电可靠性。同时,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科学谋划,把着力点放在农村电力需求增长、电压质量提升上。

  目前,我市开工建设农村电网项目106个,已建成102个,投运输配电线路134.03公里,新增容量27680千伏安,开工率、完成率分别为100%、96.23%。

  “硬件”提升幸福感,“软件”增强生活品质。9月26日下午2时许,“群星大讲堂”威海市群众艺术馆2022秋季艺术培训活动“热门课程”之一的古筝班次正式开课,10余名古筝爱好者,在老师的指导下抚琴练习,悠悠琴声回荡教室内外。

  今年以来,为满足群众对多元精神文化的需求,我市依托群艺馆、图书馆尼山书院等载体,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传统文化和公益文艺培训25000场。

  同时,我市接续启动45个公益文化创投项目,通过政府和文化类社会组织合作共赢的新机制,面向各区市,将传承红色文化、文化挖掘保护、特色创新、非遗传承等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培训项目送进社区和村庄,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免费的文化大餐。

  “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我们还新建、改建了4个城市书房、12个乡村书房。目前4个城市书房均建成投用。”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推进文化惠民行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将进一步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在全市打造20处有特色、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提升全民文化品位。(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文思/文 孙大伟/图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