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聚焦

远洋捕捞实力飞跃,威海海鲜“游”向全球

2022-12-13 编辑: 刘佳琳

      11月下旬,2022年中国国际海洋产业博览会在海口开幕。一条从印度洋自捕的金枪鱼,从荣成石岛港上岸后直抵海口,在展会上惊艳亮相。

      只一条鱼,就勾起了五湖四海参展者对威海的好奇心。

      细探之下,来自威海的靖海集团、蓝润水产、赤山集团、波德隆集团四家企业,竟带来了金枪鱼、鱿鱼、海洋生物食品等五大类700多种海产品。

      强劲的参展阵容,昭示着威海远洋捕捞实力不容小觑,展示着威海海洋渔业发展的累累硕果。

      威海渔业企业的远洋捕捞船队,可以深入太平洋、印度洋捕获金枪鱼,回运深加工后再销往欧美和日韩;也可以抵达西南大西洋公海、东南太平洋公海捕捞鱿鱼,经先进的生产线加工,从荣成销往欧美。

      远洋捕捞技术、超低温运输技术和深加工能力,一系列“硬核”操作,让威海海鲜摆脱过去“为他人做嫁衣”的困境,真正“游”向全球餐桌,也让“威海海鲜”品牌打破区域局限走上世界舞台。

      在海产品这个面向全球的“竞技场”中,威海始终选择用实力说话。

      市海洋发展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21年,我市共有361艘专业远洋渔船,占全省64%,全国12%,规模居全国第一方阵,作业海域涉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公海和加纳、伊朗、索马里等多个国家的管辖海域。

      特别是在远洋渔业辅助运输这一远洋捕捞的关键领域,我市有19艘远洋渔业辅助运输船,其中2艘是国内仅有的万吨级辅助运输船。这一数字意味着,我市远洋渔业自捕水产品的80%可实现回运,这比远洋捕捞就近直接出货利润高得多。

      从浅蓝走向深蓝,从浅海走向远洋,市海洋发展局聚焦“深”“远”“活”,不断拓展渔业产业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深蓝行动”,持续推进深远海养殖,海洋牧场养殖区已达到离岸30公里的海域。北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项目取得试验成功,6万立方米水体深水智能大网箱已在推进中,破解了水产养殖在面积和空间上的局限。

      “船队+基地+园区”的发展模式,将威海远洋渔业作业领域不断向外拓展。如今,正在推进3处海外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沙窝岛远洋渔业基地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北方唯一的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威海首艘也是山东省首艘自主建造的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正在加紧赶造,未来将带动威海在南极磷虾捕捞业上实现突破。

      海内外产业、资金、技术、项目等资源要素也在我市加速聚集,持续提升着威海在海洋渔业方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随着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海洋与渔业专门委员会秘书处落户威海,东北亚水产品交易中心、海洋商品国际交易中心加快建设和功能的逐步完善,一个“买全球、卖全球”的水产品集散中心将在威海崛起。

      技术突破升级,产业链不断延伸,威海从渔业大市向渔业强市大步迈进。威海海鲜“游”向全球的背后,是励精图治的钻研,是卧薪尝胆的积累。这份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决心,将带领“威海海鲜”品牌在更多领域摘得桂冠。 (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