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风采

威海首批省级学科基地建设3项成果案例在全省推广

2023-02-07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推广第一批普通高中省级学科基地建设成果案例的通知》,在全省16地市、30个首批省级学科基地报送的成果和经验中,共遴选确定了12个成果案例在全省推广。其中,威海3个案例成功入选分别为《威海市全面打造区域内教学高地》《山东省荣成市第二中学积极探索创新校本教研形式,打造成长型教师队伍》《威海市第一中学守正创新,打造联合育人高地》

  案例1、威海市全面打造区域内教学高地

  系统规划,布好“一张图”。会同发改、财政、人社印发《威海市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思路、重点任务和推进路径等,并将其纳入区市政府教育履职评价内容,强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形成工作合力。

  多方保障,下好“一盘棋”。设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项资金,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000余万元、筹措社会资金4000多万元。在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教学成果奖评选、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向学科基地和特色高中倾斜。

  专业指导,抓好“一条链”。召开线上线下指导会10余次,学科基地专题研讨会3次,听评课80余节,帮助学校厘清特色学科的建设与实施路径。

  强化研究,用好“一平台”。依托“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组建“高中育人模式转型”推广项目工作组,确定29个威海市普通高中教学改革项目,为特色发展提供专业引领与示范样本。

  辐射带动,构建“一张网”。建立定期调度通报机制,累计印发9期通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发展范式。3所省级基地通过成立高中联盟、初高中特色发展共同体等,辐射带动各学段学校共同发展。

  案例2、荣成二中积极探索创新校本教研形式,打造成长型教师队伍

  成立外聘专家工作室,特聘原上海建平中学首席教师为学校定向指导专家,指导学校的教师培养、教研研究和课程建设等,每月带领学校名师工作室成员开展一次研修活动。

  组建九大学科校级学术委员会,以大组教研为纽带、小课题攻关推进课程实施为抓手,打破“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教研模式,创建在外聘专家引领下的“学委会—备课组—名师工作室”三级联动研修机制。学委会全面指导学科教学和特色课程开发,每两周组织一次教研交流会议,内容涵盖教学目标梳理、问题设计、情景创设、特色课程建设、青年教师成长等方面,通过“三级联动”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以问题情境为导向,以“小切口、短周期、有实效”为原则,研究教学中的真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快速落地,帮助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推动教师专业成长。近年来学校教师在优质课评选中获奖省级3人次,地市级7人次,县市级21人次;公开课评选获奖省级1人次;优课评选获奖省级11人次。

  案例3、威海一中守正创新,打造联合育人高地

  学校与高校、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创新联合育人路径。构建本土化科创课程群,联合国家海洋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论证并实施海洋文化教育,建设海水淡化、海洋装备和海洋生物等3个海洋科技实验室,依托桑沟湾海洋牧场和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等实践基地,着力培养海洋人才。建立“在科学家身边成长”机制,磁悬浮等6门科创课程由专家直接任教;聘请山东大学等高校12位专家担任研究性学习导师,指导学生三年内完成至少1个科学研究课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建成科创研究中心,与郭永怀高技术研究院、威高集团等共建36个创新实验室,为学生开展科学实验和创客活动提供一流学习平台。

  威海将继续把学科基地建设作为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省市级学科基地和特色高中建设,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队伍、经费、制度等条件保障;注重特色学科课程建设、教学方式、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的总结提升和推广应用,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特色发展范式,引领辐射带动全市高中学校学科教学质量提升及特色发展。(来源:威海教育)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付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