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匙亮)2月17日,市新闻办举行“大抓经济 勇争一流”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我市已研究出台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服务保障大抓经济20条措施,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和坚强的法治保障。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士侠介绍,突出大抓经济的鲜明导向,20条措施将聚焦制度供给、涉企执法、涉企服务和矛盾化解四个方面,全方位服务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等市场主体,覆盖立法、执法、司法的法律全过程。
服务保障大抓经济的20条措施中,第一条是“健全立法征求企业意见工作机制”。“2019年起,我市在重点企业、行业协会商会中确立了22家立法联系点,协助收集立法信息,有效畅通了立法民意征集渠道。”市司法局副局长毕建鹏介绍,为更好倾听企业意见,我市将在迪尚集团、家家悦等企业内新增20家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市级立法联系点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立法联系点广泛参与立法工作,特别是涉企制度政策的制定工作。
在强化有效制度供给方面,除了新增一批立法联系点外,我市还将深入落实合法性审查与公平竞争审查的“两审”联动机制,推进上级政策分析研判、精准推送和督导落实“三项机制”,抓好惠企政策贯彻落实等3项措施。
在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方面,我市将持续深化以信用和风险等级为划分依据的涉企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深入实施包容审慎的监管政策,开展涉企违规行政收费治理专项行为和执法部门“换位思考·执法体验”活动,通过推行说理式、普法式执法和非现场监管等5项措施,大力倡树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提升涉企法律服务水平方面,我市推出8条措施,其中包括,统筹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发挥好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涉企服务窗口、网上涉企平台和“12348”公共服务热线作用,为企业及涉企人才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律师、专家学者等专业人才的优势,组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法律服务团队,团队由240名律师、7名公证员和11名司法鉴定人员组成,下设10个法律服务专业组,在尽职调查、风险防范、项目谈判、协议履行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
同时,加快构建“无证明城市”,我市将再推出100项电子证照“无证明”社会化应用场景,涵盖房屋买卖合同公证、亲属关系公证、签名式样公证、保全公证、抵押担保公证等群众企业相关的方方面面。“通过威海市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公证服务事项时,若相关证明材料在我们公布的时间范围内能够查到,广大群众和企业就可以免于提交,尽可能减少群众、企业的办理成本。”毕建鹏说。
在助力涉企矛盾纠纷化解方面,我市出台3条措施,加强对行政允诺和机关事业单位合同的审查力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引导基层人民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和商事调解,全力做好涉企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通过诉讼、谈判、调解和执法措施的有机结合,妥善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努力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来源:威海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