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小区)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一环,更关乎市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社区需要在公益宣传、公共环境、公共设施、公共秩序四方面进一步打磨细节。
公益宣传方面,在显著位置展示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市民公约等,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并要求公益广告内容无书写错误,无明显褪色、污损或被小广告占用等情况。
公共环境方面,要求无乱扔杂物、车窗抛物、随地吐痰、打喷嚏咳嗽不掩口鼻、乱搭乱建等不文明现象,楼门内干净整洁,楼道无堵塞,墙面、玻璃无污秽破损、无小广告乱张贴乱涂画、照明灯完好,垃圾箱、公共卫生间等设施干净。
公共设施方面,要求路面硬化平整,排水设施完善、无明显坑洼积水,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分类投放,建有志愿服务站点且能正常提供服务,各种空中缆线整齐规范、无乱拉乱设、飞线充电现象。
公共秩序方面,要求机动车、非机动车有序规范停放,电动自行车有牌照,无不文明养宠现象,无躺卧公共座椅现象,居民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他人的询问。
新(改、扩)建社区(小区)还需在无障碍设施健全方面具备一定标准,照顾特殊人群的需求,如设有轮椅通道等无障碍设施,停车场设有无障碍停车位等。此外,省级以上文明社区除上述标准外,还需在显著位置设置公益广告景观小品。
文明有序、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需要每个居民自觉守护,希望大家自觉规范个人行为,共同维护社区环境,守护美好家园。(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正 王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