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创优“三个环境” 推动政法工作全面融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2023-06-16 编辑: 徐栋波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杨正 曲黎悦)6月15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以来全市政法系统贯彻落实市委“企业大走访”部署、广泛开展政法机关“进企业促发展”有关情况,并对我市印发的《关于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进行解读。

  据介绍,今年以来,市委政法委共组织290名市县政法领导干部每人至少联系1家企业,重点推行“六个一”服务(每季度一次实地走访、开展一次政策宣讲、组织一次法治体检、举办一场法治讲座、解决一批实际问题、撰写一篇调研报告)。首轮已完成316家企业实地走访,帮助协调解决问题222个,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570万元。

  《措施》围绕创优“三个环境”,提出24项具体任务,全力推动政法工作全面融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三个环境”分别指:聚力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聚力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聚力营造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其中,围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我市不仅将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还将深化金融审判跨域集中管辖改革,开展打击非法集资、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等金融领域专项行动,严密防范对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有影响的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同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并不断健全切实解决涉企执行难长效机制,努力做强“威执亮剑”执行品牌,为各项绿色低碳重大建设项目的落地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聚力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我市任务明确——准确把握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的界限,依法适用强制措施;深化环境资源刑事、民商事、行政审判“三合一”改革,健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和补偿、损害赔偿等制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三无”船舶等违法犯罪;深化做实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全面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依法惩处严重侵害知识产权行为;建立健全破产处置府院联动定期会商协调机制,完善府院联动协同推进工作体系,提升破产重整案件办理质效;稳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深入推行涉企分级分类监管,深化数字法治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是营造更加优质高效服务环境的题中之义。我市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立法,持续开展不利于营商环境的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并健全完善政法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和“证照分离”改革,全力打造公证“免证办”“码上办”服务品牌。在此基础上,全市政法机关还将借助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涉企服务窗口等平台和相关热线,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法律服务,积极提升法律服务能力和涉外司法能力,并同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着力打造特色普法宣传品牌。

  《措施》指出,要聚力构建更加坚实的组织保障体系。在此方面,我市将继续围绕“进企业促发展”活动,推行“六个一”服务,持续出台完善服务企业务实举措,健全完善精准服务企业机制;针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疑难、复杂涉法问题,还将建立党委政法委牵头召集、相关部门共同研讨的重大问题会商机制。

  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公正、高效的司法环境。“聚焦经济工作要求,我们制定了18条服务措施。”市中级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宋光表示,目前,已走访442家重点企业,现场答疑解惑117件,并为部分企业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推动以法治手段服务发展大局中肩负重要职责。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三级高级检察官刘海波表示,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围绕大抓经济工作部署,研究提出“一圈一包一链”16条措施,形成了全市检察机关服务“两个先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市公安局不仅出台《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十条措施》,将服务切实送进企业,还积极推进网上办、便利办。同时,紧盯各类侵犯企业和企业家权益的犯罪行为,精准发力。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林治博介绍,今年以来,全市共破获各类经济案件44起,挽回经济损失2016万元。

  公共法律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坚实的后盾。近年来,市司法局已建立起涉企制度“先出台”、惠企政策“全推送”、合同审查“零等待”等工作机制,创新推行行政执法智慧监管和分级分类监管、优化法律服务供给等细化措施。市司法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毕建鹏表示,去年以来,市司法局已为全市企业提供各类法律查询和法律服务6000余次,并审查重大投资项目合作协议45份,标的额20多亿元,最大限度减少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的法律风险。(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