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风采

全力打造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

2023-06-22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放眼威海市,一张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正缓缓“织就”——建成全国第一条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形成“两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八纵六横一环”普通干线公路网;开通国际国内班轮航线34条,中韩客货班轮运力居全国首位,威海机场成为省内第4家客运量过百万级机场,国际国内通航城市达到41个,形成普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铁路齐头并进发展格局,海陆空联动国际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纵横阡陌间,一张张“闪光”的交通名片,展示着威海市交通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标注着威海市交通发展的一次次强劲脉动。
  围绕精致城市和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建设,威海市大力实施市域一体、国内通达、联通海外“三大交通圈”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六大体系”,实施十大行动、打造十大样板,全面创树“精致交通·开路先锋”行业品牌,倾力打造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

  21项交通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筑牢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的“钢筋铁骨”
  空中俯瞰威海,一条条宽广畅通的道路,连接发展与民生,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成为了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的“钢筋铁骨”。
  6月14日,荣乌高速烟威改扩建项目威海段施工现场机器轰鸣,100余辆各种设备车辆来回穿梭,洒水、压路、平土、推土等填筑路基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据介绍,目前交付路段填筑路基工程已完成80%,预计6月底前可全部完成,其余各项施工也正顺利推进中,力争早日全面建成通车。
  作为威海市立体交通网和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的重要组成部分,荣乌高速烟威改扩建项目迈出的每一步都备受瞩目。
  但在威海市,这里并不是唯一的“焦点”。聚焦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建设,威海市将构建起海陆空联动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形成“两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八纵六横一环”的普通干线公路网、“半环一干多支”铁路网和“一港六区”的港口布局。
  其中,今年,威海市将扎实推进总投资约561亿元的21项交通重点项目,主要涵盖高铁、高速、港口、机场、枢纽等领域。
  ——公路项目,加快G18荣乌高速烟威改扩建、G18荣乌高速文登至双岛湾段、乳山口大桥“两高一桥”等项目建设;加快S302成威线北虎口至科技路段新改建;S204初张线羊亭至汪疃段新改建、威海荣成至烟台牟平段高速公路“两快一高”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展国省道消除次差路工程和四好农村路项目。
  ——水运项目,重点加快威海港威海湾港区新港作业区一突堤19号泊位工程、乳山口港区5#6#泊位工程建设。
  ——铁路项目,加快莱荣高铁、桃威铁路改造一期工程建设。
  ——机场项目,加快威海新机场、荣成通用机场前期工作。
  ——场站项目,加快威海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中心等项目建设。
  ……
  按照预期,到2025年,威海市铁路运营里程将达288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168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铁;公路通车里程725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266公里;100%以上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60%以上行政村实现6米以上公路通达……一次次提速、一次次奋进,彰显立体式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一组组数字、一条条通途,既是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的“成形”过程,更为广大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畅通“东西南北”四向物流通道
  构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的“发展经脉”
  交通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既是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不可缺少的“发展经脉”。
  今年2月24日,中韩多式联运(威海—仁川)试运行谅解备忘录生效,标志着威海与仁川共同推动的“四港联动”物流一体化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5年,威海和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被写入中韩自贸协定。以此为契机,威海利用自身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提出“四港联动”的创新举措,即威海海港、空港与仁川海港、空港联动发展的蓝图。
  “四港联动”旨在构建起以威海和仁川为支点的中韩物流黄金通道,将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建设注入强劲动力。目前,空中方面,威海市先后开通至韩国仁川、清州、大邱等地的客运航线,其中威海至仁川,每周14班;开通至仁川的货运包机每周6班。海上方面,开通至韩国海上航线9条,每周21个航班;铁路方面,先后开通至德国杜伊斯堡、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蒙古乌兰巴托及俄罗斯莫斯科的中欧、中亚、中蒙、中俄铁路班列……
  便捷的物流通道,给国际贸易全链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22年,威海市外贸进出口值为2095.6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超过320亿元。
  从顶层设计的“大写意”,到落地实施的“工笔画”,一个设施完善、衔接联动、智慧高效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雏形已现,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建设正阔步前行。围绕这方面,威海市将依托威海国际多式联运中心,继续推进“四港联动”,让“东西南北”四向物流大通道畅通至全球。
  ——向东,尽快开展中韩整车运输试运行,增开至日韩的海空航线;做深做细国内沿海主要城市—威海—仁川—欧美主要国家的公铁水空联运,为国内—欧美跨境电商提供时效更快、成本更低、通道更稳定的“威海中转模式”;
  ——向西,保持威海至欧亚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行,开通威海至中西部地区铁路集装箱班列;打造日韩—威海—重庆、西安—霍尔果斯、阿拉山口—欧洲的国际海公铁联运,打通日韩货物经威海中转至欧洲的物流通道;
  ——向南,开辟新的远洋运输和集装箱航线,发展壮大威海—东南亚海铁联运快速通道;开通胶东地区—威海—广州的公铁冷链专线,整合胶东地区水产、水果、肉类等特色产品资源;
  ——向北,开行威海至俄罗斯及东北地区的集装箱班列和航线;打造日韩—威海—二连浩特—蒙俄的海公铁联运(直达班列),将威海打造为日韩通往全球的重要中转基地;
  ……
  按照预期,到2025年,威海市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5000万吨,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160万TEU,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00万人,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1.8万吨,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农村物流服务覆盖率100%……未来,威海市将重点打造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大型综合物流基地,建设起国际化区域性枢纽,全面畅通构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的“发展经脉”,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
  做好“交通+”融合文章
  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输送“新鲜血液”
  “五一”假期期间,威海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再次成为“热频”词汇。这条串起威海市全域旅游资源的公路,既是威海市探索“交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举措,也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建设输入了更多“新鲜血液”。
  “我们在优先实施G228滨海旅游公路山东省示范路建设基础上,以G228丹东线为轴,对631公里环海公路进行优化提升,并贯通370公里西部环山旅游公路,全面连接1001公里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串起了全市8大片区、32个镇街,覆盖全市90%以上旅游资源,做到了沿线100余处综合服务区、休闲驿站、房车营地、田园综合体等与乡村振兴众多样板片区、重点工程、产业基地的紧密结合。
  一组数字,如实记录着这条路的拉动作用:单日自驾客流量最高突破40万人次、赴威自驾游客占比达70%以上、2天至3天“深度体验游”占比提升80%;同期上线的全域旅游服务平台“自在威海智慧旅游平台”目前总访问量2275.99万人次……
  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成为威海市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新的“增长极”的同时,吸收了“新鲜血液”的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建设也打开了“交通+”融合文章的新局面。
  ——持续提升千里山海旅游公路品质,打造“山海成一环、一环促一网、一网带全域”的旅游公路模式。
  ——支持威海—刘公岛航线继续全面更新运力,引导支持发展高端豪华游船,谋划开发夜游威海湾、海上看威海市区线、海上看威海荣成北线等新的线路,打造水路客运精品航线。
  ——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行动,年内实施新改建工程48.3公里,路面状况改善工程403.7公里,危桥改造工程17座,重要村道或三级及以上村道安保工程328公里,打造一批“美丽农村路”。
  ——巩固公交都市和绿色出行“双城联创”创建成果,研究制定进一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意见,构建公共交通发展新格局。
  ……
  今年,打造威海千里山海旅游公路,推动交旅融合发展;打造联动欧亚的国际海上“高速路”;打造“美丽农村路”威海样板;建设海陆空多式联运枢纽试点;打造“三路一网”智慧公路联动监管创新机制;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等6处试点任务成功入选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第一批试点任务名单,为威海市加快打造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再添“薪火”。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带来了蓬勃发展活力,映照出经济发展稳步向好的良好态势:现代化的智慧港口中,来自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船只来往不息,带旺贸易也带动经济;高标准建设的高铁站里,一列列动车呼啸而过,“朝发午至”的“威海速度”为威海市成为热门“打卡地”再添“砝码”;先进整洁的机场内,联通内外的飞机有序起飞或降落,“请进来”和“走出去”只在“方寸”之间……
  一项项改变与成就既标注着威海市加快打造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的坚实步伐,也代表着威海市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局部先进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到2025年,威海市还将与周边地区共同构筑起胶东半岛1.5小时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区3小时联动发展圈、东北亚产业快速集聚圈,基本建成与威海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率先形成一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威海经验和先进成果,为精致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硬核”支撑。(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曲黎悦 通讯员 夏国栋/文 资料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王
  复审:胡
  编辑:于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