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时器响起,参赛职工依次排开,手拿剪刀,准确迅速地剪下一棵棵红薯苗,再将种苗折打成捆……这是日前经开区崮山镇种苗基地的比赛场景。当天,在红薯剪苗劳动竞赛现场,来自崮山镇11家企业的20余名职工同场竞技,一决高下。这也标志着该区“一镇一品”劳动竞赛的正式启动。
开展职工群众劳动竞赛是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威海市总工会紧紧围绕“大抓经济”工作导向,充分发挥劳动竞赛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拓展和丰富竞赛领域、内涵、方式和机制,瞄准重点项目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企业创新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四大主战场,组织开展“四大”竞赛,充分发挥劳动竞赛的正向激励作用,打造了“大抓经济 勇争一流”的特色竞赛品牌。
“‘四大’竞赛包括重点项目类劳动竞赛、绿色低碳类技能竞赛、五小竞赛类创新竞赛以及‘一镇一品’类劳动竞赛。”市总工会生产部负责人介绍,四大竞赛各有侧重、覆盖面广,尤其是“一镇一品”类劳动竞赛是今年突出大抓基层、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打造的特色竞赛品牌。全市72个镇街根据苹果、牡蛎、海带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竞赛,打造了“一镇街一品牌”“一镇街一特色”的劳动竞赛格局。
为推动竞赛活动有效开展,市总工会健全保障机制,制定下发了《“一镇一品”类示范项目评选标准》《“五小竞赛”类示范项目评选标准》等评选办法,从部署安排、组织发动、完善机制、职工满意度、加分项等方面明确竞赛要求。此外,市总工会还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不仅设立40万元竞赛专项资金,评选10项“一镇一品”类示范项目、5项“五小竞赛”类示范项目、100项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分别给予一定金额奖励,还对劳动竞赛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授予“威海市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个人”“威海市金牌职工”等称号,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竞赛中来,当主角、挑大梁。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我市通过各类劳动竞赛共创造经济效益超40亿元。每年通过竞赛选拔高技能人才1300余人,通过岗位练兵、技术培训、技能比赛和企业自主评价,有近万名职工提升了技能等级。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赛赋能,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和技能竞赛,让职工群众打‘擂台’唱“主角”;以赛育人,着力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以赛提质,不断提高劳动和技能比赛水平。通过竞赛激发广大职工建功立业的内生动力,为威海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威海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柳惠贤 通讯员 夏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