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孙大伟 实习记者 徐铭)记者从7月28日市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新修订的《威海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已于日前下发。此次修订的重点包括强化了基层防汛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突出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等。
发布会上,市应急救援指挥保障中心主任原忠江介绍,《预案》从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后期工作、预案管理、奖励与责任追究、附则等10个方面,对威海市域范围内水旱灾害的防范与应急处置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依法、科学、高效、有序地做好全市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工作,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提供了根本遵循。
此次修订强化了市、县、镇、村联动,进一步优化了防汛抗旱预案体系。
《预案》要求行政村要制定完善简便实用的预案,重点完善责任人落实、风险隐患排查、预警接收与发布、联防联控、转移避险、现场管控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内容,以增强基层防汛抗旱应急处置能力。
《预案》要求各区市、镇(街道)、村(社区)和相关单位应编制人员转移方案,针对可能受洪涝灾害、台风影响区域的转移人员设立台账,登记造册,确定转移避险路线、交通工具、安置地点,组织开展人员转移演练。
《预案》强化务实管用高效理念,进一步完善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新增了暴雨预警内容并将其与应急响应联动,对启动应急响应后的电力、通信、供水、油气、社会安全、卫生防疫等方面应急保障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对紧急情况下果断采取停工、停学、停业、停运等措施直接作出了安排部署。同时,提出提升领导干部防汛抗旱应急处置能力、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汛抗旱工作的良好氛围。
《预案》将暴雨预警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纳入响应条件,实现了预警与应急响应的联动,对暴雨防范应对和紧急情况下各级各部门应当采取的刚性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突出了基层转移避险等应急处置要求,力争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
“目前已进入‘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我市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排查出的各类问题隐患已逐项建立台账,逐项落实整改措施并跟踪督办。同时,指导各级各部门建立健全本辖区、本行业、本领域的汛期应急‘叫应’机制,切实将汛期应急‘叫应’机制落实到人、到岗、到事项。”发布会上,市应急管理局自然灾害应对科科长崔栋介绍。
据了解,我市将持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进一步落实各项度汛措施;突出做好局部或区域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全力确保城市运行安全,突出城市下穿式立交桥、道路低洼地段等易积水区域,居住区地下室、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基础设施汛期安全防范,落实应急管控措施,做好紧急情况下“停工、停学、停业、停运”等准备,确保城市运行安全等。提醒广大市民及时关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等渠道发布的暴雨、台风和强对流天气预警信息,做好自身防护,远离各类危险区域,提升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确保人身安全。(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