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古陌隧道东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核实完毕,安全防护栏和警示牌状态正常。”8月21日10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科室人员组成巡查小组,来到市区古陌隧道对隐患点防汛情况进行核实。
市自然资源综合服务中心科员徐小强介绍说,这几天,他和同事又开展一轮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排查工作,确保防护栏、警示牌等防范措施落实到位,一旦发现风险点,及时处置,尽全力确保居民安全。
进入汛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现有的1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纳入群测群防体系,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群测群防员,对地灾隐患点开展雨前巡查、雨中排查、雨后复查,做到地质灾害早发现、早预警。
“我们逐个排查、分析隐患点的稳定性、易发性和风险性。同时制定了隐患点防灾预案,规范设置警示牌、避险逃生路线,并向隐患点周边群众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徐小强介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强与气象等部门沟通会商,遇有极端降雨等天气,会共同研判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形势,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
据了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利用“人防+技防”手段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监测预警工作。其中,“人防”方面,建立了群测群防制度,汛期内,群测群防人员对隐患点及附近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动态监测巡查。“技防”方面,建有滑坡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点,通过仪器设备实现滑坡点动态监测。
汛期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技术支撑单位及工作队员80余人次对18个隐患点开展6轮全覆盖排查。截至目前,已有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完成工程治理,剩余12处已采取安全防范措施。(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王泽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