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柳惠贤)11月3日,记者从市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环翠区锚定“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定位,以精致化为主题,突出时尚、高端、传统、雅致等特色亮点,在休闲农业、运动体验和亲子研学三方面狠下功夫,实现了让城里人满意、农村人富裕的成效。
加强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全域乡村振兴。环翠区立足守城优势,以“精致引领、城乡融合、全域推进”为思路,牢牢抓住城乡融合推进型发展定位,围绕区域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规划建设了10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实现全域覆盖。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结合十大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建设,着力推进农业新技术应用、新主体培育、新业态发展、新商业模式创建,并在2021年、2022年连续2年争取特色农业高质高效创建资金共1000万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苹果+海参”,创建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绿色发展和三产互融,形成“生产+加工+科技+品牌营销”一体化、全链条开发新模式。
环翠区还以“四季环翠·山海链乡”为休闲农业旅游品牌,打造了一批休闲农业旅游大品牌,并在国家级、省级评比中斩获一系列荣誉。目前,环翠区已建成25个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拥有葡萄、草莓、苹果等采摘品种近20个,年接待游客109.1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6455.11万元,已初步形成了以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垂钓、餐饮、文体娱乐为主要特色的城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格局。
发展运动体验产业,走出“运动+”乡村振兴新路子。结合区域优势,环翠区将嵩山街道、温泉镇的4个村规划为环翠轻户外运动基地样板片区,确定了“一轴”“两环”“六区”“多节点”的总体布局,并修建了环湖绿道项目,先后承办了国家级、省级等各类赛事,累计吸引游客6万余人次、专业运动员5000余人次。
环翠区围绕“运动+”配套产业布局,吸引社会资本4000余万元,相继落地了花海民宿、悦海居、窖藏餐厅、自行车训练基地、户外拓展中心等项目,完善了“吃、住、行、游、购、娱”的一体化产业布局。环翠区轻户外运动基地样板片区还联合部门、企业、银行等23个党组织,成立了威海市首个实体性农村区域党建联合体——轻户外运动基地党建联盟,大力推动党支部领办民房流转合作社、土地流转合作社,为村民创造就业岗位60个,直接带动村集体增收210万元、群众增收130万元。
构建亲子研学产业,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环翠区以“文化+”为切入点,形成了“一核引领、多点联动”的“1+5”乡村研学品牌,实现了从幼儿园到社会团体覆盖全年龄段的研学教育,并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十八里担架道、环海铁工厂、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红色东南乡等一批乡村红色印迹展馆,打造具有环翠特色的乡村红色研学产品,今年已累计接待各类学习团队2000余批、3万余人次。
另外,环翠区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研学有机结合,投资1000万元打造锡镶紫砂茶壶博物馆,盘活周边9间闲置房屋引进花饽饽、锔瓷、剪纸等非遗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近3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建设,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向乡村汇聚,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村强民富。”环翠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来源:威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