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140项民生工程干到群众心坎上!草庙子镇以民生温度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2023-12-25 编辑: 宋倩

翻开临港区草庙子镇今年的民生工作账本,民生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账本上清晰记录着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生根,一件件民生工程有序推进,一件件民生实事深得人心……140多项民生工程成为“民心工程”。

细读140多项民生工程,折射出草庙子镇政府满满的民生情怀,彰显居民们不断上升的幸福指数。

民生建设增力度

“问题清单”变“民心账单”

看病就医是群众最为关切的民生之一。今年,草庙子镇卫生院与威海市立医院合作建立远程医疗新模式,打破了过去基层医护人员不足、经费短缺、结果不及时等瓶颈,让辖区居民实现了“家门口”就诊、三甲医院诊治,就医方便又舒心。

本月初,居民盛先生10周岁的女儿出现发烧症状,于是盛先生带女儿去威海市立医院就诊。挂号时盛先生发现,儿科已“一号难求”。情急之下,盛先生带女儿到草庙子镇卫生院就诊。

在草庙子卫生院,居民可通过自助机直接预约威海市立医院号源。

令盛先生没想到的是,女儿在草庙子镇卫生院进行的CT、抽血等检查,都由威海市立医院出具结果,速度快不说,费用还按乡镇卫生院的标准收取。“早上8点,女儿做的检查,10点左右大部分结果就出来了。”盛先生说,“没想到来镇卫生院还能享受到市立医院高标准的检验,实在太好了。”

基层卫生院普遍存在看病不方便等难题,今年,草庙子镇卫生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难题得到有效化解。

草庙子镇卫生院院长黄磊说,为方便群众看病就医,镇卫生院新设儿科诊室,延长门诊诊察时间,增设服务窗口缩短等待时间,还分批次将医护人员送到威海市立医院进修学习……如今,患者来到草庙子镇卫生院,除了享受到三甲医院诊疗服务,还能享受中医特色专科针灸艾灸服务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能看病”还能“看好病”。

小朋友在儿童友好公园开心玩耍。

同样让草庙子镇群众感到“巨变”的,还有昔日居住的老旧小区变成了新家园。

平整干净的道路、充足有序的车位,健身广场、口袋公园、百姓舞台等应有尽有……冬季的正棋社区别有一番风景。

正棋社区新增停车位。

居民王进玲回忆,以前的正棋花园小区缺乏绿化,没有休闲娱乐场所,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突出。就拿小区健身广场来说,原本是一处杂乱无章的停车场。草庙子镇统筹安排网格员走访听取民声,协调社区、居委会共同推进改造工程,“量身定制”改造计划,规划710个停车位,硬化路面23000平方米,这一改造让居住在小区的600位居民生活品质大大提高。

最令社区居民惊喜的是,新建的正棋花园健身广场搭建了一个百姓大舞台,每年最少带来7场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演出。居民们都说,舞台搭在“家门口”,看的是自己社区舞蹈队带来的表演,听的是身边的邻里家常,大伙儿都欢迎。

民生管理有精度

办好民生“微实事”

今年,草庙子镇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列为重点民生工程,以群众为中心,聚焦为民服务“小切口”,全力办好民生“微实事”。

每天赶完早集,草庙子镇嘉和社区居民林峰把电动车赶到自家楼后的电动车棚,扫码充电后,就放心回家。“以前,要么拉电线、要么放草厦子充电,很不方便。”林峰说。

嘉和社区是我市最大的回迁社区,不少居民日常出行依然首选电动车、三轮车,人多车多难免秩序混乱,还存在许多风险隐患。

这一问题被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摸排中收集上来,反馈到镇相关部门后,引起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过广泛调研沟通,草庙子镇协同社区确定在社区规划27个电动车充电桩点位,可容纳680辆电动车、三轮车停车充电。“充电桩就安在我们小区各个房前屋后,不仅方便,还解决了停车问题。”林峰说。

社区特点各不同,对商住混合的林泉社区而言,居民最“急难愁盼”的是缺少电动汽车充电桩。前段时间,林泉社区许多居民向固定联系人反映,小区缺少电动汽车充电桩。接到群众“点单”后,林泉社区党总支立即上报镇相关部门,并联合业委会和第三方公司征求广大业主意见,选址小区门口修建42个电动汽车充电桩。项目从11月开始动工,将于近期完工。

嘉和社区的垃圾被及时清运。

城市管理要下“绣花功夫”,民生服务也要精而求精。从嘉和花园小区正门走不远,文化广场旁边,一处整洁有序的垃圾分类收集房映入眼帘。小区保洁员介绍,由于小区人员较多,为提升清运质量,草庙子镇公路站增加垃圾收运频次,做到垃圾“随满随清、日产日清”。“每天早上7点和下午1点定点清运一趟,如果社区发现垃圾满了也可以随时联系我们清运。”草庙子镇公路站工作人员说。如今,垃圾清运这一“关键小事”成为嘉和花园小区居民交口称赞的民生大事,“家门口”干净,赢得居民的好口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草庙子镇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微实事”着手,不辞其“小”、不厌其“细”,做到“政有所应”“政有所为”,保证所有项目如期高质量完成。

民生实事有温度

群众生活更有“盼头”

12月10日,草庙子镇嘉和社区文化广场上早早地聚集了一大批居民,75岁的张义信是其中一位。“今天是社区的‘公益大集’,我老早就算好了日子,等着这天去大集上免费理个发。”张义信说。

居民在公益大集上享免费理发服务。

嘉和社区将每个月的10日定为“便民服务日”,开设“公益大集”。这天,社区的能工巧匠、热心群体和志愿者集体出动,各展所长,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修水管、理发、扦裤脚等10余种公益服务。

“公益大集”里有一个特殊摊位——社区民情收集摊位。社区固定联系人、党员出摊,搜集民情民意。嘉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鑫鑫说,现在居民们习惯有事就找固定联系人,或来社区民情收集摊位反映。数据能更直观地体现群众的幸福感:嘉和社区“便民服务日”开设以来,社区热线接单率降低了60%。

幸福还体现在居民们拥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更好地活跃居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居民文化素养,草庙子镇根据群众不同需求,充分利用基层文化阵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

老人在戏曲活动室唱京剧。

只要天气允许,每天傍晚,临港区舞蹈协会的老师都会来到草庙子镇蒋家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教村里的文化志愿舞蹈队队员跳鼓舞。

为啥“舞导”偏爱蒋家庄村?这背后离不开草庙子镇的牵线搭桥。原来,蒋家庄村有几位广场舞爱好者,后来在村妇联主席带领下,组成一支舞蹈队,但由于不够专业、没有硬件支持等原因,舞蹈队一直缺少表演的舞台。

蒋家庄村文化志愿服务队在表演。

得知这一情况后,草庙子镇协调临港区推荐蒋家庄村入选临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项目,邀请专业舞蹈老师进村教课。同时,积极协调村里,为舞蹈队搭建舞台、修建排练室,还购置了服装道具。

渐渐地,蒋家庄村开始举办“村晚”纳凉晚会,舞蹈队开启“巡演”,前不久,还捧回临港区广场舞大赛第二名奖杯……文化娱乐活动已然成为蒋家庄村村民生活的一部分,小村庄越来越热闹。

草庙子镇把一项项“问题清单”化为“履职清单”,将“民生工程”打造为“民心工程”,镇域内,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万玉/文 刘志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