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距离高区怡园街道林海社区网格员“年终考核”不到一周时间,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董滨,临时对“考试大纲”进行了调整:在全年积分累计排名的基础上,增加“网格信息背诵”考核。
“该环节主要测试网格员在无刻意备注的情况下,能否做到只扫一眼楼号便能精准说出网格居民姓名及基本情况。”董滨介绍。
为何临时增加考核项?这还要从林海社区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的探索说起。
因紧邻火炬八街、国际海水浴场等网红打卡地,林海社区不仅成为城市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之一,也成为典型的“候鸟式”旅游型社区。“我们所辖各小区的共同特性是,入住率跟着旅游周期走。”董滨说,旺季时,辖区入住居民总户数可达3000余户,而淡季仅有800余户。
反差较大的周期性入住率,给社区治理工作增添了不少“烦恼”。董滨渐渐明白,要想改善社区治理水平,就要开展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以“党建引领,管理和服务并行”为原则,按照摸清辖区底数诉求、培育组建共治队伍、联动资源做优服务“三步走”,梯次推进,逐步探索“候鸟式”旅游型社区淡旺季精细化治理新路径。
为摸清辖区淡旺两季的情况底数,林海社区特意赶在入住率顶峰期,安排网格员开展群众大走访活动,详细了解住户信息与诉求,并将常住户、候鸟居民、民宿业主、社区党员、80岁以上高龄老人等群体用5种不同标识进行标注,同时对候鸟居民的“归巢”时间、民宿业主的经营时间等信息进行精准把握。
摸清底数,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依托摸排情况,林海社区同步开展闭环式诉求兑现行动,并推行“三小时兑现制”,即根据群众诉求信息,网格员应于3小时内给予居民正面回应。同时,网格员还要对诉求化解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并于一周内针对诉求解决情况进行回访,以实际行动落实“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的治理要求。
考虑到旅游旺季诉求激增,仅由9人组成的社区“管理队”着实兼顾不过来,根据走访时掌握的居民信息,林海社区决定充分发动共建单位、临街商户、辖区楼长、物业公司等资源力量,于旅游旺季建立起12个巡查组,按照每天8小时频率,围绕辖区民宿集聚区、诉求反映集中区、网红打卡点等区域,开展不间断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社区,并配合网格员做好整改落实。
为提高诉求搜集、办理精准性,林海社区还提出“用自家人办自家事”的理念,即对照走访台账,挖掘辖区老党员、楼长、来威度假“候鸟”等人脉资源,组建成立“候鸟之家”服务联盟、“帮到家”志愿服务队等,共同参与、解决电动车乱停放、民宿扰民等大事小情。
依托一系列举措,在有效解决了旺季“管理难”的同时,林海社区还将着力点聚焦到如何在淡季持续为居民输出优质、高效的服务上。
为使社区服务“不掉线”,林海社区按照现有住户特性进行分类管理。针对“候鸟”群体,社区网格员通过微信与其保持主动联系。对于长期未与社区联系的居民,网格员则采用“一月一问候”的形式,认真询问其生活近况并宣传最新政策。
针对“留鸟”群体,社区则以“林海文化节”系列活动为抓手,为居民搭建沟通对接、相互交流的平台,让陌邻变“睦邻”。以活动为媒介,社区还将参与志愿活动的居民纳入“留鸟志愿服务资源库”,按照居民职业、特长编制了秩序维护、文明引导、卫生清理、矛盾调解4个急时分组,以便在旅游旺季可迅速组织,及时应对。
结合社区特性,林海社区还将以考核增项的模式,进一步探索优化社区治理机制,培优建强网格队伍,用心、用情绘就林海相间、疏密相宜的治理网格,确保治理力量始终聚在居民需求处,矛盾隐患解在最源头,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