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威海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指出:2023年经济社会呈现平稳向好、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威海新闻网讯 1月10日,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向全体代表和列席人员印发了市政府《关于威海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报告指出,2023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威海发展主攻方向,全力以赴大抓经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开创新局面。
报告指出,综合实力迈上更高台阶,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87.7万亩、总产量76.2万吨,连续三年实现“双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左右,制造业增长潜力加速释放;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增长12.3%,服务业快速回暖升温。创新动力更加充沛强劲,积极融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八大产业集群、十条优势产业链不断壮大,骨干企业加快冲击新目标,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分别达到2680家、1700家,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57.2%,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74.2%,预计“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2.5%,入选全国创新型城市百强。内需潜力持续加速释放,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52个、总投资193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0个、增长56.7%;预计794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额突破千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助推消费市场加快回暖,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对外开放不断推向纵深,做足做好深耕日韩文章,中韩多式联运整车运输试运行,预计全年实际使用外资8亿美元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000亿元左右;抢抓“一带一路”十周年机遇,积极拓展对外经贸合作,预计全年对外投资4.7亿美元左右,增长11%;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民生保障实现更大提升,锚定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预计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和6%左右;预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突出法治保障作用,狠抓渔船管控、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各类风险排查和问题化解,营造稳定发展环境;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报告指出,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外贸进出口促稳提质,实际使用外资量稳质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70万吨以上,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目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报告明确了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聚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全力推动骨干企业膨胀升级,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创新驱动发展,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更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创新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聚力有效扩大内需,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全力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推动消费升级,加快释放投资与消费潜力。聚力深化改革开放,紧紧扭住深化改革“牛鼻子”,系统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提升对外贸易发展质效,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增创发展优势。聚力统筹融合联动,积极主动融入区域战略,全域推进精致城市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海洋强市,不断增创协调联动发展新优势,促进区域陆海协调发展。聚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守住生态安全边界,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聚力守好“一排底线”,确保经济安全平稳运行,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快筑牢安全稳定发展屏障。聚力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推动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统筹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