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市人民检察院:胸怀大局勇担当 司法为民践初心

2024-01-16 编辑: 宋倩

“面对面”联系走访企业128家;开展涉企羁押必要性审查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走私、非法集资等扰乱经济金融秩序犯罪;全省首创“鳗草种植”修复方案;创建“微服务·检办好”品牌;举办代表委员“检察开放日”、检媒恳谈会等,推介服务发展大局情况……

2023年以来,聚焦积极融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市人民检察院提出16条具体措施,打造营商环境生态圈、惠企政策服务包、法治服务供应链,为全市大抓经济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用实际行动交出检察答卷。

守正创新

以更实服务为经济发展增添法治“底色”

依法履职尽责、服务保障大局,是检察机关使命所系。

“企业发展需要更有力的法治保障,检察机关‘一圈一包一链’16条措施是助力经济发展的法治‘后盾’。”“希望检察机关多聚焦企业内部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问题开展‘法治体检’,让企业经营更合规、更安全。”……2023年11月17日,市人民检察院举行人大代表专项视察暨检企恳谈活动,活动中,企业家代表们畅所欲言。现场发放的《法律风险提示清单》,让企业家们纷纷点赞:“企业合同履行风险提示、对外担保风险提示、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提示,对我们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

赢得大家点赞的还有检察机关实打实解决问题、把事情办在企业“心坎上”的众多服务举措:

——针对扰乱市场竞争秩序问题,市人民检察院依法严惩非法集资、洗钱、合同诈骗等犯罪,为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针对侵犯知识产权问题,坚持“四大检察”融合履职,依法办理知识产权领域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针对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经营难问题,会同司法行政机关优化审批流程,依法批准有关人员出海作业,助力渔业企业健康发展;

——结合企业大走访活动,建立检察机关“县级干部联系大企业+检察官联系小企业”工作机制,解决企业诉求79项,并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四个双重”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同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爱山东”App开设“威海检察”便民专区,升级12309检察服务中心涉企“绿色通道”,提升服务质效……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只有“渐强音”。我市检察机关将认真梳理、充分吸纳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把企业“需求清单”转化为检察“任务清单”,以高质量检察履职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综合多元

擦亮经略海洋的法治“亮色”

海洋,是威海的独特优势。

服务经略海洋,我市检察机关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回答——2023年5月,价值100余万元的海草幼苗在荣成天鹅湖被移植入水,这是全省首个海草床公益修复项目。这次海草种植的费用全部由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公益诉讼案件的被告人承担。

时间拨回2022年。当年5月,张某等14人在禁渔期非法捕捞良鱼、刀鱼等,我市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过程中,检察机关考察发现,海草种植对比传统增殖放流具有更优的生态价值。为此,检察机关多次赴高校、科研院所实地考察,召开专家咨询会、公开听证会等,论证海草种植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可行性,并邀请专家鉴定张某等人需承担的海洋生态环境修复费用。

2023年4月,法院判决予以支持,张某等人采用增殖放流或海草种植的方案进行海洋渔业资源修复。该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

创新提出“鳗草种植”碳汇替代修复方式,是我市检察机关积极融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真实写照。围绕滩净、海清、天蓝、山翠,强化“四大检察”一体履职,我市检察机关走出了一条“陆岸与海洋统筹、办案与修复并重”“多领域办案、多方位支撑、多元化治理”海洋综合法治保护路子。

据统计,近3年来,我市检察机关共办理非法捕捞等破坏海洋生态资源犯罪案件57件,办理涉海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51件,追赃挽损4720万元;立案办理涉海洋生态、产业发展、山海遗迹保护等案件33件;以刑事追责和公益诉讼手段办理了威海刺参、乳山牡蛎等地理标志产品被侵权案。同时,结合办案专门打造了海洋生态资源保护法治教育基地,功能覆盖涉海涉渔违法犯罪预防、打击、教育、治理全链条。

能动履职

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增“暖色”

古树名木保护、“飞线充电”治理、无障碍设施修复……这些和百姓息息相关的事情,也是我市检察机关关注的重点。

里口山风景名胜区内有1级古树1棵、3级古树156棵,这些珍贵的古树名木资源,是里口山景区的靓丽名片。然而,我市检察机关在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专项监督中发现,这些古树不同程度遭受病虫害,且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树龄百年以上为古树,对这类古树名木需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比如围砌树池、为古树挂牌、加强日常养护管理……”环翠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的检察官不仅耐心细致给保护区管理人员进行科普,还带领团队对里口山、羊亭、孙家疃等地古树名木进行摸排。“针对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我们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限期两个月整改回复,如果整改不到位,我们会依法提起公益诉讼并持续跟进监督。”环翠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表示。

公益保护行动不止在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全市检察机关紧盯群众“头顶上”“脚底下”“舌尖上”安全,从“小切口”入手,开展“小专项”监督,让市民的幸福感成色更足。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危害食药安全案件48件,对危害大、影响大的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被告人追缴惩罚性赔偿金,对被判刑人员落实从业禁止,让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对烟花爆竹、燃气使用等领域隐患提出加强履职监管检察建议,推动主管部门对34家烟花爆竹销售单位责令改正,整治液化石油气充装隐患18处;对5000余名离岗乡医加强执业资格管理;强化校园、网络及“剧本杀”、电竞酒店等新兴业态安全管理,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一组组翔实数据、一项项务实举措,记录着我市检察机关以笃行不怠精神服务大局的坚定足迹。

新的一年,全市检察机关将全力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持续擦亮“微服务·检办好”品牌,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检察力量。(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曲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