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今日腊八:年味渐浓,愿你事事“粥”全

2024-01-18 编辑: 宋倩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熟悉的歌谣响起时,又是一年腊八至。1月18日,农历腊月初八,年味渐浓,春节序幕已经拉开。

      腊八·由来

      腊月,是岁末十二月的别称。关于“腊”,早在《周易》与《周礼》等著作中就有“肉甫”和“腊味”的记载。“腊”的本义是“干肉”。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

      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腊八节,俗称“腊八”,古人们通常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腊八的形成与演变源远流长,自上古至商周,再到先秦,经历了千年的更迭,可谓古老。

      腊八·传说

      腊八·传说之勤俭持家

      相传有这样一家,老两口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大笔家业,可是儿子却不争气,婚后很快败了全部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民、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后来人们纷纷在腊月初八煮粥告诫后人勤俭持家。

      腊八·传说之岳飞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腊八节是人们对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领军队在朱仙镇抗击金军,正赶上数九寒冬,岳家军粮草不足,挨饿受冻。老百姓知道后,就纷纷主动把热腾腾的粥送到军营,喝了这“千家粥”后,岳家军精神抖擞,一鼓作气,大败金军,取得了朱仙镇大捷。后来,岳飞被奸臣陷害,含冤而死,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的腊月初八,以杂粮豆果煮粥,腊八粥的风俗从此形成。

      腊八·传说之朱元璋

      传说朱元璋曾经一度落难,被关在监牢里受苦,当时正值数九寒天,朱元璋又冷又饿,实在无法忍受。情急之中,他想到一个办法,竟然从监牢中的老鼠洞里刨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解决了温饱问题,因为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把这锅粥叫做腊八粥,美美地饱餐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为了忆苦思甜,纪念当初在监牢里的艰苦日子,就把当年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腊月初八那天定为“腊八节”。

腊八·美食集锦

腊八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的节日食俗。人们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在密封的罐子里,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阴凉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腊八醋

      在腊八这天用来泡大蒜的醋,又被称为“腊八醋”。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

腊八面

      腊八面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腊八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用盆留水结冰,第二天把冰敲碎来吃。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的一年不会肚子疼(肠胃不好的不建议尝试哦~)。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在腊月初八,黟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这便是“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招待贵宾时,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

一米一粟,年味渐浓

腊八启年,万事“粥”全

愿你好运开始

“粥”而复始

快乐从此源源不断

      (Hi威海客户端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