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让威海人的幸福生活更有“质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威海作为”⑤

2024-01-29 编辑: 宋倩

      

      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聚焦抓实抓好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滚动实施20项重点民生实事,涉及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多个方面。

      住威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各抒己见。

      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

      ■【报告点击】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

      ■【威海作为】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我省围绕“全力推进优质教育”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

      持续完善教育设施,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作为我市2023年20项市级重点民生实事之一,我市开工建设中小学1所、幼儿园3所,已投入使用幼儿园3所,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和优质幼儿园占比分别达到95.7%和87.5%,均居全省第一。在省人大代表、威海市文登区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学前教研室主任邵玉果看来,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我市拥有良好基础。

      “《山东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自评指导手册》的出台,标志着我省学前教育已经从‘幼有所育’阶段迈进了‘幼有优育’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邵玉果说,报告提出的目标,为学前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全省学前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他将怀揣使命,智慧耕耘,爱心奉献。

      省人大代表、荣成市第三中学教师关昕则更关注义务教育领域。她认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市可以继续从多方面入手,为适龄儿童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教育。

      关昕建议,进一步优化办学资源,积极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化特色学校建设,持续对标先进地区优质学校,促进城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我也将落实会议精神,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同时积极开展专项调研,为优化家乡教育,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关昕表示。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报告点击】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威海作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快递员、护工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一批新就业形态群体持续扩大。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作出安排部署。

      2023年,威海出台深入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平均新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5000人以上,并通过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队伍中建立工会组织,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报告中特别提到开展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坚持民生至上,为民情怀溢满字里行间。”省人大代表、山东悦程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建芬说,将对新就业群体人员的劳务报酬发放以及养老、医疗、失业、职业伤害保障等问题开展调研,积极探讨和研究新就业群体各项保障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保障新就业群体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她也建议各级政府、人社部门加强对新就业群体人员职业技能、职业安全培训,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的职业技能,降低职业风险。

      对于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省人大代表、荣成市热电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引航爱心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尹力军表示,将根据报告中有关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部署,落实研究如何将志愿服务项目与社区治理有效对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初佳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