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生肖中,龙最与众不同,因为它只存在于人们的传说中,但却又如此生动神奇。关于龙的传说和故事非常丰富,它们深深植根于中国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之中。
龙的九子都是谁?
明代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民间有“龙生九子”的说法。龙生九子,每个儿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他们分别是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霸上、狴犴、赑屃和螭吻。这九个儿子分别代表了九种不同的动物,也象征着九种不同的性格和能力。
囚牛,平生好音乐,蹲立于琴头;睚眦,平生好杀,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嘲风,平生好险,今为殿角走兽;蒲牢,平生好鸣,充作洪钟提梁的兽纽;狻猊,平生好坐,形如狮,今出现在香炉上;霸上,平生好负重,似龟有齿,今为碑下兽;狴犴,平生好讼,形似虎,立于狱门或官衙;赑屃,平生好文,盘绕在石碑头顶;螭吻,平生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
“九龙”原本是皇室的象征,周代天子宫廷以九龙为饰,“门上有三铜柱,柱有三龙相糺绕,故曰九龙”。明代以来,“龙生九子”传说的普及,体现出龙的传说逐渐走向世俗化。从高不可攀、见首不见尾的神秘,变得走入寻常百姓家,充当起屋脊构件、桥柱、碑座……传说和实物的相辅相成,为龙生九子广为流传提供了土壤。
为啥各地都有龙王庙?
俗话说,“虎能生风,龙能唤雨。”在古代中国,龙被认为是掌管水源和降雨的神祇。干旱时,人们会举行祈雨仪式,祈求龙神降雨以润泽田地,确保农作物的丰收。
据《淮南子·地形训》载“土龙致雨”,《山海经·大荒东经》这样解释:应龙本来是天上兴云布雨的神,后来它答应帮助黄帝攻打蚩尤和夸父。它以水为武器,将蚩尤和夸父都打败了,但它因此用尽了神力,再也升不了天,于是天下大旱。后来,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即用土做成应龙的形状,以此来祈雨。
后来,又出现了画龙求雨的方法。到了宋代,龙被徽宗皇帝正式册封为王之后,龙在人们心目中成为“兴云布雨”的正神,人们对龙更加崇拜了。明清时期,各地更是建造了大批的龙王庙,人们纷纷前往烧香拜龙祈雨。
鲤鱼跃龙门,真的存在吗?
在中国民间,人们相信鲤鱼是一种具有灵性的鱼类。早在汉代的《辛氏三秦记》中,就有了“鲤鱼跃龙门”的记载:“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
相传,每年农历春天,游息于盂津(今河南孟津)黄河中的鲤鱼,顺着洛、伊之水逆行而上,当游到伊阙龙门时,波浪滔天,纷纷跳跃,意欲翻过。跳过者为龙,跳不过者额头上便留下一道黑疤,直到今天,黄河鲤鱼的额头上还长有一道“黑疤”呢。
到了科举兴盛的大唐,“鲤鱼跃龙门”便与天下读书人联系起来,用于比喻进士及第前后身份的巨大反差。进士登科,犹如“鱼将化龙”,有所作为,指日可待。渐渐地,“跃龙门”成为了一种美好的期许。
龙王是谁封的?
古代凡是有水的地方,不论是江河湖海,还是池井潭渊,都有各自的龙王。《西游记》中,则记载了四海龙王:东海,沧宁德王敖广;南海,赤安洪圣济王敖闰;西海,素清润王敖钦;北海,浣旬泽王敖顺。
宋徽宗时期,赵佶更是给天下五龙神封了王位。宋大观二年(1108年)十月,宋徽宗下诏:“青龙神封广仁王,赤龙神封嘉泽王,黄龙神封孚应王,白龙神封义济王,黑龙神封灵泽王。”龙王在人们心目的地位便更加稳固了。(Hi威海客户端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