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3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获选名单,在全国10个获评园区典型案例中,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近零碳园区上榜,为全省唯一。
据悉,临港区近零碳园区建设主要围绕低碳管理、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基础设施、低碳交通、低碳生活等六大领域,全面加强低碳管理,一手抓企业节能减排,一手抓区域新能源发展,积极协调好产业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间的关系,为低碳产业发展持续注入“零碳”能量。去年,临港区入选全省首批近零碳园区示范创建名单。
近零碳园区建设以能源结构调整为基础。在位于临港区的威海中玻镀膜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内,用玻璃熔窑废气进行余热发电已经成为常态,通过将废热变成清洁电力,实现了降本增效、节能环保。近年来,该区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逐步扩大。
聚焦产业增值赋能,临港区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为骨架,持续推动产业走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路线,目前拓展纤维、威达机械等6家企业完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绿色工厂建设,顺利打造了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碳足迹评价是工业企业全流程降碳的重要抓手。为此,临港区采用“培训+引导”方式,引导威达机械、山水水泥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帮助企业从全流程视角挖掘降碳空间,从产品端植入低碳标签,擦亮低碳产品品牌。
此外,临港区近零碳园区建设还在绿色建筑、屋顶光伏、可再生能源路灯等低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多管齐下,推广绿色建筑及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景,提升低碳交通水平,不断加大对生态保护和绿化、全民低碳生活的落实力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撑,去年以来,临港区不断深化政银企合作,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目前,已发放多笔绿色贷款,有效支持了重点项目建设。“未来园区将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最终实现近零碳排放,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的多赢。”临港区财政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说。(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刘鹏雪 通讯员 徐超 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