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区积极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城市社区发展规划,立足社区特色、结合群众需求,以文化赋能社区治理为切入点,以文明创建推动共治共管,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家门口”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蔄山镇福鼎社区百姓大舞台演出已经连续举办五届,真正把群众文化活动从“我要看”变成“我要演”。
“社区里有免费场地,安排了专业老师指导,闲暇之余,与老姐妹们凑在一起排练,生活品质越来越高。”福鼎社区居民李术兰说,作为京剧爱好者,她积极参与京剧交流、演出、比赛,给群众送去文化惠民服务。
今年以来,福鼎社区联动辖区商户开展跳蚤市场、公益大集、百姓大舞台演出、非遗糖球大庙会等服务活动20余场,满足了居民多样化需求。
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将“文化美食”送到群众身边;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堂堂花饽饽、麻艺编制等非遗项目传承培训,将传统文化技艺传播得更广更远。
临港区依托临港文化中心,今年已举办文艺比赛、音乐鉴赏、文化讲坛等文化活动60多场,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新创作小戏小剧、快板、三句半等20多个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并全部参与送戏下乡演出,增强文明实践影响力;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等文化场馆,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活动80多场,持续激发文化乐民的内生动力。
建成“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
吹一缕风,捧一卷书,林泉社区居民丛晓坐在临港文化中心的城市书房里,任由时光流淌、思绪飞扬。林泉社区距离临港文化中心仅1公里,自中心开放以来,这处城市书房便成了周边居民阅读、休闲的好去处。
为推动城市社区开展文明实践与文化传承互融共促,临港区持续打造城市社区文化新空间:集中统筹文化中心、冰球馆等特色文体场馆和辖区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特色文化阵地;打造精致新城、山河富春、麓源果乡3条底蕴丰富、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改造提升17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城市书房、口袋公园、文化长廊等文化资源,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目前,全区17个城市社区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全面建成。
城市社区文化阵地不仅体现在临港文化中心、城市书房等文化圈的核心载体,还存在于居民“家门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走进林泉社区北门,映入眼帘的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宣传栏和文化长廊,长廊两侧悬挂着社区简介、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治理、廉洁文化、家风家训等内容,通过讲述传统典故、展示传统文化,进一步激发居民热爱社区、参与文明实践、共建文明社区的积极性。
林泉社区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高标准打造了1600平方米的文化阵地,配备助老驿站、青年共享空间、童享乐园等功能室,统筹推进实现全龄友好社区建设。
多元化志愿服务让群众幸福“满格”
暑假到来,汪疃镇怡合社区多了孩子们嬉戏打闹的声音,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家庭教育素养,增进亲子间情感交流,社区接连组织了趣味剪纸等多场传统手工艺品DIY活动。
文明实践“搭台”,志愿服务“唱戏”。“作为文化志愿者,我们更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怡合社区志愿者于雪娇说,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在感知、体验中了解传统文化,加深亲子感情。
一直以来,临港区大力倡导和鼓励各类志愿团体及志愿者发挥专长,设计有主题、有特色、有内容的志愿服务项目,既满足群众的共性需要,又满足差异化需求,努力实现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
在一系列亮点纷呈的活动中,一批受群众认可、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志愿服务品牌涌现出来。
按照“一社一品”要求,临港区升级改造社区文化活动场地,结合不同社区的文化、价值观等条件,指导社区打造出“童心悦暮年”“挺膺担当,福鼎志愿有我”等专属志愿服务项目,激发了各方力量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
有便民惠民的志愿服务项目,更有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团队。按照“1+17+N”模式,临港区组建了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依托主管部门牵头成立17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带动辖区内桑榆红志愿服务队、亲子志愿服务队、“益动悦家”志愿服务队、“大千有爱”志愿服务队等395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活动。
临港区还充分发挥理论宣讲骨干、专业技术人员、“五老人员”、道德模范和党员干部志愿者特长,与基层实践站精准对接,今年以来开展专业化、分众化、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不断彰显社会文明的温度和高度。(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王威晨)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刘思冰
编辑:董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