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前路,传统文化是底蕴与精神源泉,传统让现代更丰富厚重。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锦马甲、刺绣马面裙、非遗文创、国风咖啡……近期“国潮”频频出圈。以大街小巷流行的簪花头饰来说,无论是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还是福建泉州“簪花围”,当下的时尚之美,都可以追溯到纵贯千年的簪花文化。挖掘文化积淀和工艺传承,也是国潮产品立足市场的关键,传统文化使得现代文明更加厚重绵长,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瑰宝也为当代带来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力量。因此我们要不断挖掘和传承千年来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为现代文明“寻根铸魂”。
看今朝,现代文明是工具与载体,现代让传统更亲切鲜活。河南春晚的《唐宫盛宴》引起年轻人对古代舞蹈美感的热议,《长安三万里》依托历史人物和真实事件勾勒出一幅浪漫激情的盛世大唐,满足了国人对曾经繁荣的大唐文化的想象。不论是火爆全国的《中国诗词大会》,还是“故宫表情包”,都是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了一个更加年轻、更加现代化的出口,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完成了文化传承与创新。当传统文化不再是冰冷僵硬、束之高阁的文物,反而是以更具个性和亲和的方式出现,往往会释放出强大力量,不断撬动着年轻人的家国情怀。
现代文明作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坚实工具与载体,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工具和文化载体的优势,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让传统文化更加“接地气”、更加“亲切鲜活”。
望前路,以传统文化为谱、现代文明为乐,让传统与现代双向奔赴,传统与现代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我们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深度融合与双向奔赴。要不断挖掘和传承千年来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为一体;要积极吸收和借鉴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面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深入探究传统文化精髓与发展规律,加强对优秀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发展,以传统之锐气谱写新时代的华丽,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加持下焕发勃勃生机。(作者:环翠区残联 江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