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临港区草庙子镇嘉和社区居民姜红吃过早饭,就“钻”进嘉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内的巧手姐姐邻里工坊,一待就是一上午。在这里,像姜红一样的居民有近10名,她们忙着穿针引线,专心编织帽子。织好的帽子将由社区通过线上平台进行销售,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
这是临港区创新推出“社区微业”项目的缩影。今年,临港区科技创新局打造社区“微招聘”“微培训”“微就业”等联动模式,充分发挥社区在稳就业方面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让“社区微业”拓宽百姓幸福路,推动社区就业全方位扩容提质。
已退休的居民姜红一直想在家门口找份工作。了解到姜红的就业需求后,嘉和社区便为其提供了手工编织公益技能培训,由有经验的手工编织者担任指导老师,现场讲解手工编织的要求、样式、技巧等,形成“一帮一”手工编织小组,帮助居民成为“巧手”。
“参加‘社区微业’项目,不仅能丰富我的业余爱好,还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增加一笔额外收入。”姜红说。
自今年5月嘉和社区成立巧手姐姐邻里工坊以来,已有20多名居民加入到“微业项目”中来,社区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抖音等平台进行集中销售,探索走出一条“家门口”就业新路。
不仅如此,嘉和社区还依托便民服务中心打造了就业驿站,配备社工、网格员、公益岗队伍,不定期对居民、周边企业、商户进行就业需求和用工需求双向走访。
“我们开通了社区微业专线,每日在便民服务中心循环展播辖区单位、企业用工信息,供居民精准匹配就业需求。同时,社区还打造了一个零门槛的法律护航平台,居民在微就业过程中,可进行法律咨询或维权。”嘉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鑫鑫说。
目前,嘉和社区就业驿站已形成集岗位推送、职业指导、技能培训、政策宣传、补贴申领等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就业服务平台。
临港区科技创新局还牵头带领各社区与临港花饽饽协会等专业机构达成就业帮扶协议,定期开展“花饽饽”“月嫂育婴”“电商直播”等小微特色培训,提高居民职业转换能力。
蔄山镇福鼎社区居民肖辉华就是小微特色培训的受益者之一。自失业后,肖辉华一直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社区网格员在了解其优势特长及就业愿望后,积极链接资源,推荐他参加针灸推拿主题的小微特色培训,提升自身技能。
如今,肖辉华创立了中医理疗店,实现创业梦想。“在社区的帮助下,我学了一门手艺,可以用自身技能养家糊口,现在店里生意不错。”悦信中医理疗馆中医理疗师肖辉华说。截至目前,福鼎社区已扶持12名居民创业开店,在活跃辖区经济的同时,带动50多人就业。
“社区微业”项目不仅可以助力居民创业,蔄山镇秦权社区还依托“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满足了残疾人在住处附近托养、家门口辅助性就业的期盼,让他们就近得到日常生活的照料与关怀,获得社交活动与技能培训机会,现已吸引近10名残疾人就业。
临港区科技创新局将聚焦岗位开发,继续发展社区服务业创造就业机会、建设社区“微工厂”拓展灵活就业、开发政策性岗位兜底安置,同时加大创业扶持,进一步优化社区创业场景,搭建孵化平台,加强全流程、全周期创业扶持,提高居民职业转换力,畅通就业微循环、重塑就业大格局。(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王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