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师雷霆 抗美援朝扬国威
李耀文


抗战时期的李耀文
我叫李耀文,原名张锡绅,1918年5月出生于今荣成市成山镇一村。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曾任团、旅、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和政委、济南军区副政委、外交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政委、中央军委海军政委等职。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正在负责上海守备任务的二十六军,也奉命编入志愿军序列,张仁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六军军长,我任政委,率部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入朝以后,我们立即投入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发起3次战役,占领了汉城、水原、横城、原州及“三七线”以北的广大地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了挽回颓势,疯狂反扑,于1951年1月25日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全面进攻。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维持我军战线的稳固,掩护二线兵团集结,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第四次战役。因兵力紧张,志愿军司令部急调在第二次战役中第九兵团的3个军中损失较小的第二十六军,进入涟川、抱川地区参加第四次战役第二阶段的防御作战。

张仁初(左)、李耀文(中)和张铚秀在朝鲜战场
接受任务以后,第二十六军在军长张仁初和我的率领下,由永兴出发,经过8夜的急行军,于15日到达议政府、抱川、涟川地区,执行运动防御作战任务。第二十六军当面之敌是美步兵第三师、第二十五师、第二十四师第五团、空降兵第一八七团、土耳其旅、英军第二十七旅两个营、法国营、菲律宾第四营,共约8万余人,配备有重型火炮400余门、坦克300余辆,力量对比悬殊,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有效打击敌人,完成任务,张仁初和我、副军长张铚秀等带领各师干部先行出发到战区看地形,一个师、一个团地研究工事构筑和阵地构成。从整个阶段的阻击作战需要来考虑,张仁初和我率领机关大部到地藏洞开设军第二线指挥所,张铚秀率精干参谋人员组成一线指挥所,抵近前线,具体组织前线部队作战。
3月16日上午7时,“三八线”防御战打响,敌我双方开始进行小规模的接触和战斗。首战,我军旗开得胜。七十七师一个侦察班在土美山南歼敌20余名,并缴获卡宾枪、自动步枪各4支、手枪1支。战斗到22日,敌军以3个团的兵力,在炮兵、坦克、航空兵火力掩护下,分别向第七十八、第七十七、第七十六师二二六团防御正面的祝灵山、398高地、泉占山、水落山、阳地里5处发动攻击。每处使用一个营以上兵力,在飞机大炮配合下,从早上7时开始整整进行了10个小时,战斗尤以398高地最激烈。我们连续打垮敌人3次冲锋,给敌人很大杀伤。至此,第二十六军防御的西起龙源里,东至后坪的40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全面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七十七师、七十八师的正面是美军第二十五师、第三师,各展开两个团兵力实施进攻;在第二二六团正面是美第二十四师的第五团实施进攻。我军第一梯队依托阵地,顽强抗击敌人的猛烈进攻。坚守绿阳里的第二三三团四连一排,抗击法国营和美三师4个连的连续进攻,当敌人在坦克、飞机、炮火的支援下突破我军阵地时,这个排仍然逐堡逐壕顽强抵抗,工事被炸塌,人员伤亡大,弹药用尽了,战士们就用刺刀、铁锨、石块与敌人搏斗,先后杀伤敌军250余人,击毁敌坦克3辆,副排长李圣堂等30余名同志壮烈牺牲。战后,该排被命名为“李圣堂排”。在霜洞里一带防御战斗中,第七十六师二二六团4个连以出敌不意、夜间反冲击等手段,歼敌300余人,有效挫伤了敌人的锐气。
3月23日,第二十六军防区有9个阵地遭到敌人的轮番攻击,敌人用坦克向我纵深及侧后采取轮番炮击和轰炸,企图摧毁我军阵地。其中629高地、铸锦山、介未山、210高地等8处反复与敌争夺5次以上,但主要阵地仍为我所控制。特别是议政府以北的一个小高地上,我军一个班守备,敌一个连加20辆坦克、7架飞机,向我攻了一天均被击退。该班最后战至只有2人仍坚守阵地。第二二六团七连坚守的祝灵山,位于霜山正南2公里处,主峰海拔879米,有连绵十多里的9个山头,是扼守汉城—清平里—永固里公路的制高点,是全团防御体系的前哨,也是第二十六军第一防御地带的骨干阵地之一。从3月20日至24日的5昼夜里,七连在“依托坚固阵地,以积极主动、坚决顽强、灵活多变的战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更大胜利开辟道路”的思想指引下,英勇奋战,给疯狂进攻的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击。战后,第二二六团七连荣获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的“祝灵山阻击战斗英雄连”的光荣称号,指导员房光超获得二级人民英雄荣誉称号。
第二十六军在第一防御地带经过10天的战斗,给敌人以大量杀伤阻滞了敌人的进攻,胜利完成了任务。张仁初和我等决定,于25日夜撤出第一防御地带,进入第二防御地带继续抗击敌人的进攻。
3月25日,敌军在正面进攻受阻,进展迟缓的情况下,便以美空降第一八七团在汶山地区实施空降作战,妄图从我军防御的侧翼打开缺口,配合其正面进攻。26日,第二线阻击作战全面展开。这天敌人进攻的重点在西线,敌人以空降部队配合坦克向我磨义山阵地猛攻。坚守阵地前沿的是二三二团七连。敌人集中17架飞机、数十门大炮、20余辆战车和一个多营的兵力发起进攻,我七连经过7次反冲锋将敌人击退,给敌人以重大杀伤。27日,敌人集中一个团的兵力和战车70余辆、飞机20余架向我二三二团守备的仙岩里阵地攻击,战斗甚烈。该团七连从上午8点打到黄昏仍坚守阵地,全天共打垮敌人7次冲锋。当日,敌军分别以连至团的兵力,在坦克、飞机支援下,向我第二防御地带前沿支撑点187、227、148、424、380.2高地、水源山进行战斗侦察和局部攻击。

张仁初与李耀文(右)在朝鲜战场第二次战役中研究作战方案
从28日起,敌军以4个师另一个团的兵力,配合坦克100余辆,在大量炮兵、飞机支援下,向第二十六军的第二道防线全线攻击,此时敌军改变战术,以集中优势兵力分割包围的战法,向我七峰山、海龙山等主阵地猛攻,我军防守七峰山、海龙山阵地的部队与敌反复争夺11次,由于我各阵地彼此配合较好,且有相当的独立作战能力,敌人几天的攻击,我主体阵地巍然屹立。
29日、30日,敌军以一个团的兵力继续向我军“三八线”一带防御阵地进攻,我军经过3天的激烈战斗,给敌以重大杀伤。战至31日,第二十六军在大量杀伤敌人并争取了时间之后,胜利完成在“三八线”以南地区阻敌至3月底的任务。当晚部队奉命转移至都贤浦、内石桥、永平、土桥地带继续组织防御,阻击敌人从涟川、釜谷里、中里向铁原方向进攻。
为了给我军发起第五次战役争得更多的准备时间,第二十六军又奉命在“三八线”以北种子山、釜谷里、君子山一带组织防御。
4月1日,正面之敌先后以一个连至一个营的兵力,在坦克的支援下,向二十六军第三防御地带的阵地前沿进行战斗侦察,掩护其主力集结调整,准备进攻。我军第七十七、第七十八师原留第二防御地带迟滞敌人的分队,协同第七十六师前沿分队逐次抗击敌人后,于当晚撤出阵地。战斗进行到5日这一天,主力转至汉滩江以北组织防御。在第三防御地带的14天战斗中,在第二十六军部队节节抗击下,敌军逐步占领仙岩里、涟川、釜谷里、中里一线,迫近据守下一防御地带的第七十七师防御阵地前沿。至此,第二十六军已完成第三防御地带的预定任务。
为轮番作战、补充休整,做好下一步战役进攻的准备,经兵团首长批准,张仁初等决定二十六军撤出第三防御地带,并以第七十八师、第七十七师配属炮兵第一师第二十七团(美式150毫米榴弹炮12门)在玉女峰、185高地、中细里、亭浦里占领第四防御地带,继续阻止敌人向铁原方向进攻,坚守高台山、金鹤岭、内加及439.4、560.1高地等为最后扼守阵地,并将刚撤下来的第七十六师由第三防御地带调往铁原以北龙田地区紧急整训,作为军的预备队,为下步的战役反攻做准备。

张仁初军长(右)和张铚秀副军长在马背岩二十六军指挥所
4月15日、16日,当面之敌以大量兵力,向第二十六军防守的第四防御地带发起进攻,经我军坚决抗击与反击,给予进犯之敌以大量杀伤。16日晚,为引诱敌人深入到我军预设阵地,第七十八师、第七十七师主力撤至预备阵地进行扼守。此间,彭德怀司令员亲自电话指示第七十八师师长齐安聚“要坚守阵地、不能后退,为五次战役创造条件。”17日,敌军仍以两个营的兵力,在坦克的配合下向我军进行战斗侦察,并以炮兵、航空兵的火力袭击我铁原、金鹤山地区。18日,按照志愿军首长指示,我军第二三〇团一营逐步抗击敌人,主动放弃349.9高地、地藏峰、古南山阵地,撤至预备阵地扼守。19日,第二十六军将541.3高地及高台山地区阵地交由第六十军接替防御,当晚将该地区的第七十八师二三三团调至所伊山、大位里、阳村地区构筑工事。20日9时,美军第三师一个营在30多辆坦克及炮兵、航空兵支援下,向我军坚守的金鹤山南侧687高地进攻,轮番冲击4次,坚守该阵地的第二三二团一连四班英勇抵抗,大部伤亡,阵地被敌军占领。为确保金鹤山,第七十八师师长齐安聚命令该团一连当晚以两个加强步兵班在炮火支援下,向687高地反击。时值风雨交加,我军反击部队迅速动作,一举攻占敌军的前沿制高点,敌慌乱撤退。我反击分队又攻占了主峰,将守敌一个连击溃,至21日凌晨战斗结束,我军夺回687高地,毙伤敌军64人,缴获火箭筒3具、六〇炮2门、轻重机枪7挺、各种枪35支及通信器材一批。21日,敌军一个营的兵力连续向我687高地进攻,均被我军击退。22日晚,我志愿军第五次战役开始,整个“三八线”防御战役结束。
4月23日,第二十六军奉九兵团命令,由防御转入进攻,追击南撤之敌。部队于当晚开始行动。第七十七、七十八师分两路沿汉滩江向永平方向追击敌人;第七十七师一部直插抱川断敌退路,第七十六师为第二梯队,随后跟进。至26日,第二十六军奉命停止追击。此次战斗历时4天,全军共毙伤敌600余人,俘敌40余人。28日,第二十六军奉命开往平康地区集结整训。此次战役,第二十六军在西起龙源里,东到后坪的正面宽40公里、纵深55公里的地域摆开防线,正面迎击美三师、美二十五师、美二十四师第五团、空降第一八七团、土耳其旅、英军两个营和法国营等配备有重型火炮400余门、坦克300余辆,拥有8万余人的西线敌军进攻的主要集团。他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38昼夜,毙伤俘敌15369人,击毁敌坦克76辆,迟滞了敌人的进攻,成功地在预定时间内将敌军阻滞在高台山、金鹤山、内加、外加、葛末面之线以南,为我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赢得了所需的准备时间,掩护了战略预备队集结及占领第五次战役进攻出发阵地,圆满完成了防御作战任务。

二十六军部队向美军发起反击

二十六军俘虏的“联合国军”
在此次战役中,第二十六军在火力弱势的情况下,采取运动防御的灵活战法,反复与美军争夺山头高地,进行反坦克作战,涌现出了一批反坦克英模集体和个人,创造了步兵班歼敌11辆坦克和1辆汽车、我无一伤亡的记录,并实施了我军与美军空降部队及直升机机降部队作战的首个成功战例。4月中旬,彭德怀司令员在志司(志愿军司令部的简称——编者注)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对20多位战地记者说:“党的记者是政治和思想指导者……要歌颂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重点表扬士兵群众,也要表扬军事指挥员。比如张仁初和李耀文指挥二十六军在扼守七峰山、海龙山的战斗中,与敌军反复争夺11次,代价小,杀伤1000多名敌人,还创造了一个班(雷保森班)(雷保森被评为一级战斗英雄——编者注)用反坦克手榴弹击毁美军11辆坦克的战例,这就要写,既写战士的英勇,又写指挥员善于开动脑筋和灵活指挥。”
第二十六军不仅作战勇敢,思想政治工作也做得好,受到志愿军总部通报表扬和兄弟部队的好评,我也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勋章(指一级国旗勋章——编者注)。
(李耀文口述 卢杰 赵世喜整理)
李耀文(1918—2018),原名张锡绅,山东省荣成县(现荣成市)成山镇成山一村人。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1939年后,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山东纵队第五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五旅政治部副主任。1943年,任鲁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委兼警备第四旅政委,鲁中第四地委副书记。1945年,任鲁中军区第九师政委。1947年后,历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三师政委,第八纵队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六军政治部主任,第二十六军政委。1950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六军政委。1952年7月,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1955年5月,山东军区改编为济南军区,李耀文任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党委常委。1955年10月,兼军区监委书记。1965年9月至1975年6月,任济南军区党委常委、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69年6月,兼任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1970年4月,任外交部军代表、外交部副部长。1972年4月,任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1975年5月,兼驻马达加斯加大使。1977年4月,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政委、党委第二书记。1979年11月,任中央科学研究协调委员会委员。1977年8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80年10月至1990年4月,任海军政委,1980年12月,任海军党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1987年10月,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三届中顾委委员,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