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新增停车位2499个!威海持续提升市区停车容纳能力|威海2024民生实事探进展

2024-08-28 编辑: 宋倩
  小小停车位关系大民生。随着我市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无论是早晚接送孩子,还是外出购物、就餐,停车高峰期的“一位难求”着实让不少市民感到焦虑,停车泊位供给总量不足的问题亟需逐步解决。
  民有呼,必有应。今年,我市继续将建设公共区域停车场列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的“大盘子”中,通过增加停车场建设、停车泊位供给等方式,进一步缓解“停车难”问题,让市民出行更加舒心舒畅。
 
  项目内容
 
  建设公共区域停车场,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11处,增加停车位4421个,缓解重点区域停车压力。
 
  民生现场
 
  停车无忧 购物舒畅
 
  蔬菜、水果,还有孩子爱吃的各种卤味食品,8月21日下午4点多,在长峰农贸市场停车场,市民王女士将采购的整整两大包东西装到了车上。
  “基本每隔两天就得来市场一趟,家里需要的各种生活用品、食材,基本都会到这里来买。”王女士说,不仅仅是因为市场的货品新鲜、齐全,更重要的是现在这个市场好停车,不用为了绕来绕去找个停车位而烦恼。“让我觉得欣慰的还有,在这个停车场里,停车40分钟内免费。基本每次来买东西也用不了太长时间,停车方便还不用交停车费,确实挺贴心的。”王女士笑着说。
 
  长峰邻里停车场边设立的人行通道。
 
  配套长峰农贸市场建设的长峰邻里停车场,确实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下午5点多,正是长峰农贸市场一天里人流量的高峰期,虽然人来人往、车进车出,但这里的停车位还是比较好找到的。
  长峰邻里停车场是我市今年新建11处公共区域停车场之一。4月份,经开区管委将此处停车场建成投入使用以后,极大缓解了市场周边一度存在的停车难、停车秩序混乱等问题。

  长峰农贸市场周边规划了停车场。

  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三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长峰邻里停车场内共设置机动车车位388个,两个车辆进出口,即便在高峰时段,也能基本满足停车需求,另外还规划设置了3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可以满足200多辆非机动车同时停放。停车场建成投入使用后,交警部门将停车场内及场外道路周边作为停车和行车秩序重点巡查监管地段,保证车辆通行秩序和安全。

  工作人员随时监控停车情况。
 
  负责停车场管理运营的长峰邻里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俊森介绍,新建的停车场监控管理系统也实现了全新升级。在监控后台,工作人员实时监控停车场的各个车位和角落,可以随时完成多种情况的处理,让车辆的进出更加有序规范,进一步提高市民停车的舒适感。
 
  部门声音
 
  打通群众停车难的“末梢梗阻”
 
  为提升市区停车容纳能力,不断增强城市载体功能,近年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按照《威海市停车管理和服务条例》相关规定,扎实推进便民停车行动,集约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资源,有序推进城区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一方面,推进和平路公共停车场、鲸园文体公园公共停车场、世纪大厦东南侧地下停车场等立体停车场建设,增加停车位约2526个。另一方面,结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临时土地综合利用,持续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在实施的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商业街区等40个新建改造项目中,同步设计、同步施工12317个停车位的配建。
 
  停车场内设立了非机动车停放处。
 
  “接下来,我们将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安局等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商场、景点、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停车需求,不断加大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力度,持续优化停车环境,多措并举解决停车难题。”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加快推进临港区智慧停车场、文登经济开发区公共停车场等大型停车场工程建设,结合老港区城市更新改造等城建项目,同步规划配套建设公共停车位,切实改善市民出行环境。

  停车导视图方便市民停车。
 
  聚焦停车难、停车乱问题,近年来,我市交警部门积极探索适合威海城市特点的停车发展策略,制定科学合理的停车长远发展计划,以适应城市交通发展,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在“以配建停车为主体、路外公共停车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的总体发展策略基础上,明确了各分区、各类建筑物的配建指标下限,提出了24个城市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方案。
  今年,围绕《威海市区停车场专项规划(2023-2025)》安排,我市规划新建改造公共停车场11处,增加停车泊位4421个。截至目前,嘉禾苑小区南停车场、世纪大厦南院停车场、火炬八街停车场、胶州路停车场(临时)、雅宜停车场(临时)、半月湾北岸停车场、环海路停车场、长峰邻里中心停车场、栖霞街停车场等9处已经完成建设投入使用,增加停车位2499个。市民中心停车场预计9月底前投入使用,老港区停车场正在加紧建设,预计12月底前完工。(Hi威海客户端记者 仲艳楠/文 姚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