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海,这座位于中国东海岸的璀璨明珠,不仅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海洋资源闻名遐迩,更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其中,威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更是这座城市文化脉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威海人民世代相传的智慧与情感。
威海的非遗文化种类繁多,市级非遗项目已达142项,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多个领域。最新公布的第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传统技艺类数量最多,共有20项,如威海旗袍制作技艺、胶东传统婚服、威海“老乌货”传统制陶技艺、古家具修复技艺等。这些非遗项目不仅展示了威海独特的地域文化,也体现了威海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智慧和创造力。
威海市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通过加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力度、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加强非遗宣传教育等措施,有效推动了威海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威海市经常举办非遗进社区活动,展示了环翠剪纸、荣成布艺、威海花饽饽等多个非遗项目,让非遗走近生活。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威海市举办非遗购物节,活动现场不仅有非遗传承人的现场制作和展示,还有非遗产品的销售和互动体验,让市民和游客在购物的同时,也能来一场非遗文化之旅。此外,一些社区会联合社会组织还会举办青少年诚信非遗手工活动,让孩子们在扎染和制作漆扇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非遗传承活动不仅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并珍视传统文化,非遗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古老记忆,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非遗传承活动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发展。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拓宽非遗的传播渠道。通过建立非遗数据库、开发非遗App等数字化手段和技术手段,推动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非遗在保持传统的同时,能够与时俱进,满足当代社会的审美和需求,这种守正创新的态度,才能让非遗在时间的洪流中生生不息,绽放新的光彩。(作者:文登区委宣传部 崔宸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