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丨甲午海战130年:聚焦“千里钜防 威震海疆”持续发力

2024-10-31 编辑: 宋倩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甲午战争给我们怎样的警示与教训?
  甲午海战的悲歌印证了一个“铁律”:面向海洋则兴,放弃海洋则衰。国强则海权强,国弱则海权弱。在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中,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一个无法抚平的伤疤。“定远”“镇远”“致远”……一艘艘名字威风凛凛的战舰,寄托了坚船利炮安定海防的期待,却终究没能巩固好我们的“海权”。由此可见,一个拥有广袤海洋疆域的国家必须同时拥有足够的海洋意识,自上而下地形成牢固的国家海洋观。要树立“陆海并重”的现代理念,要始终坚持陆海统筹、陆海一体、陆海互补、陆海共荣的海洋战略,让“被关在陆地上打”的境况一去不返,让强大稳健的海军力量,成为我们的底气。
  甲午海战的悲歌传递了一个“信号”:必须警钟长鸣,发愤图强,坚持居安思危,在反思与警醒中奋起。梁启超说过,“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如今,在刘公岛及威海湾南岸、北岸仍保存着28处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遗迹,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刻发出着“警钟长鸣”的号召:和平与发展的成果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共同维护,我们要认识到:只有每个人奋发图强、力争上游,汇聚我们每个人的涓涓细流,才能凝聚成国家的江河湖海。努力发展自己不仅仅是为个人、为家庭,也是为国家应尽的责任。
  甲午海战的悲歌提供了一个“素材”:众志成城,增强国防意识,利用千里海疆爱国主义展示带,推进入脑入心。只有全体国民树立了牢固的国防意识,才能更好凝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磅礴力量。如今,威海刘公岛锚定“民族警醒之岛”,成为了持续深化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国防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五位一体”宣教体系的重要阵地。同时威海全域打造千里海疆爱国主义展示带,龙头便是刘公岛,这也意味着我们将不断放大历史文化资源和综合教育优势,从每件文物、每个故事、每个角落告诉来访者——历史在这里沉思,从而在红色文旅、红色宣讲中,提振“宜将剑戟多砥砺,不教神州起烽烟”的国防信念。(作者:文登区委宣传部 王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