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员雯)11月15日,记者从市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印发《威海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达到2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9%,全面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峰介绍,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环保工作“双领先”战略,大气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唯一连续8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浓度在全省唯一连续3年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排放标准,在全省唯一获得2023年省级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1000万元,环境空气质量水平稳居全省前列,并实现稳步改善。
《实施方案》聚焦大气污染防治,确定了产业结构绿色升级行动、能源结构清洁低碳高效发展行动、交通结构绿色转型行动、面源污染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多污染物协同治理行动、管理体系完善提升行动、能力建设全面提升行动、政策体系引导提升行动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行动等九大行动,细化了31项重点任务。
在推动能源结构清洁低碳高效发展方面,今年1至9月份,全市省重点能源项目投资完成率位列全省第一,投资额度位列全省第六,超过时序进度。市能源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洪凯表示,我市正稳步推动海上风电与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京能成山储能电站的成功并网也为储能项目带来新进展。此外,乳山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220千伏线路优化项目等五个烟威电网升级工程正在加速推进,同时正积极筹备引入1000千伏特高压项目,全力抓好两台66万千瓦大型燃煤发电机组的建设。
我市制造业具有集群化、高新化、智能化、专精化、绿色化特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启玉介绍,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我市将科学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突出先进制造业地位,加力提速先进制造业发展。
去年,我市获得“国家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荣誉称号。在交通结构绿色转型方面,我市也取得不少具体成效。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市交通运输事务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于雪辉说,目前全市绿色出行比例超过70%,截至9月底,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巡游出租车覆盖率100%,更新17辆新能源公交车,新增网约车新能源车占比99%,并积极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实现中欧、中亚、中蒙、中俄四条国际班列的常态化运行。
针对进一步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强化“四减四增”工作,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畜牧兽医局局长钟臣表示,将继续实施农药与化肥减量增效行动,预计到2025年,农药使用量将控制在6560吨以内,化肥施用量不超过8.89万吨(折纯),同时将加大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力度。
《实施方案》还重点强调了源头管控、系统治污、联防联控三个方面,明确要严格环境准入机制,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推进原辅材料源头清洁化替代,在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优化、交通结构调整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完善管理和政策体系及能力建设,实施颗粒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