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今年威海市将开展健康教育志愿服务不少于600场次

2025-03-17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曲黎悦)3月14日,市新闻办举行“鲁医健康说·情暖四季”系列新闻发布会春季专场,介绍卫生健康系统开展健康教育、推动“健康威海”建设方面的行动举措及春季健康相关知识。记者获悉,今年,我市将开展健康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和“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等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600场次。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宿波介绍,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地贯彻“预防为主”的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加快推进健康威海建设16项行动,全面促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2024年,威海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7.5%,连续多年保持稳步提升。

在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方面,我市打造“健康威海大讲堂”活动品牌,遴选第二批市级健康科普专家344人,40人入选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开展“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活动,并发动“威海好医生”“威海好护士”等典型人物组建“名医走基层 志愿齐鲁行”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24年,全市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近3700场(次),直接受益群众67.1万人次,发放中医惠民礼包10万套。

在推动健康城市品质持续优化方面,我市持续推进健康县区和健康促进医院建设,文登区、环翠区分别获评国家和省级健康县区建设优秀案例,威海市立医院、市中医院等一批单位获评省级健康促进医院建设优秀案例。高标准打造营养健康食堂(餐厅)、学校等营养健康场所,县均数量居全省首位;无烟机关、无烟医疗机构、无烟学校实现全覆盖。

2025年,我市将重点围绕打造健康科普系列品牌、增加优质健康科普知识供给和持续扩大科普宣传教育覆盖面三方面,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引导公众提高健康意识,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全年开展健康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和“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等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600场次。

“我们将依托省市健康科普专家库资源,常态化开展‘健康威海大讲堂’活动,并将原创健康科普IP‘健康ViVi、包包’融入不同科普场景,更有深度地开展科普工作。”宿波表示,我市还将持续举办“鲁医健康说·情暖四季”系列健康知识发布会,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节律性变化和不同人群的易患疾病,给出科学预防措施建议;同时,继续依托主流媒体开办健康教育专题专栏,借助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扩大健康知识覆盖面,提高群众知晓率。

此外,我市将持续开展健康区市、健康促进医院建设优秀案例评选,营造健康城市良好社会环境,推动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保持稳定增长。

发布会还对春季多发、易发疾病及相关知识给出了科学预防措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于洋表示,随着气温转暖,结核病、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可能会出现季节性流行或局部聚集。市民可以通过常通风、勤洗手、戴口罩、及时接种疫苗和保持手卫生、做好饮食饮水卫生等措施进行预防。

针对当前公众关心的减肥话题,于洋表示,体重管理是慢病防控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知晓健康体重标准、自身体重变化、体重管理方法和科学管理自身体重的“三知一管”概念来进行自我检测。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也是重要的体重管理方法。

威海市中医院党委委员、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春花针对春季受风感冒和养生两方面给出建议:穿衣建议“三层洋葱穿衣法”,即内层穿容易速干排汗衣物,第二层穿保暖类衣物,最外层穿防风避寒衣物,还可以用菊花、苏叶、陈皮等药食同源的药物煮水代茶饮。春季养生要养肝健脾同时润燥,饮食可以选择辛味、甘味食物和菠菜等绿色食物,辅助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

威海市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徐宁表示,慢阻肺患者每天坚持用吸入药;哮喘人群避免接触杨柳絮,出门戴好口罩,随身携带急救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梗)患者建议早晚量血压,高压波动超过20,需找医生调药;糖尿病患者每周测2—3次血糖,起床先喝杯温水,稀释血液;痛风患者少食香椿、蒲公英等。

春季也是过敏高发季,徐宁介绍,可以通过外出佩戴口罩、护目镜,居家保持湿度40%—50%等措施从“源头”预防。如过敏超过两周,或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则需及时就医。(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