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威海:科技赋能 筑牢城市“生命线”

2025-03-17 编辑: 孙晓丽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面临的灾害风险也日益复杂多样,如何让城市更安全、更“聪明”、更有韧性?威海坚持把安全发展理念融入精致城市建设全过程,全面建设智慧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助力城市更新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治理水平。

        作为国家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威海地下综合管廊先后建设了11条总计40多公里,入廊管线总长度达220多公里,管廊还建有一套智慧管理平台,这是目前国内智慧管廊管理系统中功能最全的商用化软件平台之一,也是国内少有的集燃气舱、水电舱和热力舱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

        前段时间,地下综合管廊智慧平台发出警报,廊内一处高压电缆冒烟触发了烟雾探测器,风机随即自动启动,巡检人员也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置,并通知管线单位到场检修,发现是高压电缆头因电力负荷过大且老化发生引燃导致,管线单位当天就对该部位的电缆头进行了更换。

        智慧管廊运维经理窦汝锋说:“智慧管廊监控一体化平台,就像智慧大脑,遍布廊内数以千计的探测器、传感器就如同眼睛、耳朵、鼻子,24小时实时监控,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一旦发生隐患,第一时间与大脑联动,我们快速响应,进行现场处置,避免造成更大损失,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传统的城市生命线监测手段,多依赖人工巡检、定期维护以及简单的传感器监测。受限于人力、时间与空间,难以全覆盖,不能及时响应。而智慧监测可以实时、精准、全面地采集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深度挖掘潜在风险,提前预警,自动控制,不仅能为城市生命线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还能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这两天,家住威海高新区世纪家园小区的居民李宇琪感觉家里的温度有些下降,还没等她打电话给供暖热线反映,负责她小区的供暖管家就主动上了门。

        威海热电集团智慧供热调度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每天例行的数据预前筛查过程中监测到,李女士家中的供热流量比正常值偏低,调度中心第一时间通知供暖管家上门查看,经检查,流量低是由于李女士家的过滤网发生了淤堵,疏通后,温度恢复了正常。

        高新区世纪家园小区居民李宇琪表示,最大的感触就是现在智慧改变生活,用户自己还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工作人员已经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个问题,主动上门给提供服务,感觉非常暖心。

        数据“知”冷暖,服务能够前置化的背后是威海一整套智慧供热的监测系统。这套系统对接着全市10家供热企业智慧平台,通过物联设施实时监测水泵停运、超温和低温、管道泄露等功能,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去年,依托智慧供热系统,威海在楼宇智能调节的基础上,开始试点户间平衡改造,在威海市区安装了1.5万套智能户阀和室温采集器,有了这些智能设备,供热不仅可以调控到楼,还能精准到户。数据显示,2024至2025这个供暖季截至目前,威海12345热线温度类工单减少了30%以上。

        威海热电集团高区供热公司总经理宋晓文说:“我们今年计划对80多个换热站进行改造,还有对26000户用户进行户间改造。未来的智慧供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舒适情况来调整自己室内的温度,上班以后家中会实现一个节能的经济运行模式,下班途中的话打开App可以提前升温,AI进行自动热负荷的分配调整。”

        从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排除隐患到精准服务用户,威海在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方面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坚持把安全发展理念融入精致城市建设全过程,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用智慧的方法全方位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从2016年开始,威海投入430亿元,实施了300多项生命线工程。去年,山东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推进现场会在威海召开,威海成为山东省首批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先行试点城市。

        为实现智慧监测,我市搭建了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平台集住房建设、市政公用管理、物业服务等城市建设管理全生命周期监管于一体,新建了防汛、道桥隧、全生命周期等12个应用,全部纳入全市统一的应急指挥协调体系,通过“一张图”实时监测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市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曙光说:“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聚焦管道设施老化、燃气泄漏、低洼易涝等突出问题,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加装智能物联设施,实现燃气泄漏报警、汛期易涝地段监测等全覆盖,供热智慧管控率达到80%以上,让城市更韧性、更安全。”(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戚冬伟 刘洋 姜正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