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 | 让民法典深入人心,筑牢法治社会根基

2025-05-29 编辑: 史秀英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犹如一座巍峨的法治灯塔,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照亮前行的方向。自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民法典承载着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使命,成为了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而每年开展的“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正是让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的关键举措,对于推动法治社会建设、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规范体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它涵盖了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大编,共1260条法律条文,囊括了人们从出生到死亡、从物质生活到精神世界的所有民事法律关系。从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责任认定,到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规则;从物业服务合同的权利义务,到婚姻家庭中的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民法典用细致入微的规定,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解决各类民事纠纷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它不仅是一部法律,更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是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坚实后盾。​

        在现实生活中,民法典的作用早已凸显,比如在人格权编中,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强化,使得人们在互联网时代能够更好地抵御信息泄露、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等侵权行为。曾经,某电商平台未经用户同意,擅自将用户的购物记录和联系方式泄露给第三方,用户依据民法典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成功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正是民法典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的生动体现。​

        “民法典宣传月”活动的开展,让这部法律从条文走向了大众,各地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将民法典的知识送到群众身边。有的地方组织普法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开展“民法典进万家”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群众讲解民法典的重点内容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有的通过举办法律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为群众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还有的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发布与民法典相关的短视频、漫画、案例解读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宣传效果。这些宣传活动,让群众深刻认识到民法典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增强了他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未来,加强民法典宣传,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方面,要持续创新宣传形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宣传模式。比如,开发民法典普法小程序,设置互动答题、案例模拟等功能,让群众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法律知识;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开展沉浸式的法治宣传活动,提升宣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解读,让群众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民法典。同时,还要加强对基层普法队伍的建设,培养更多专业的普法人才,深入到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各个领域,开展精准普法,确保民法典宣传无死角、全覆盖。​

        民法典宣传月不仅是一个宣传活动,更是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契机,只有让民法典真正走进群众心中,让法治观念成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我们才能构建起更加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环境。让我们以民法典宣传月为起点,持续加强民法典的宣传普及,让法治的阳光照亮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临港区蔄山镇政府 李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