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通报表扬2022—2023年度全国平安医院建设表现突出地区、集体和个人的通知》,威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威海市复退军人康宁医院)获全国平安医院建设表现突出集体,是全省四家获评医院之一、全省民政系统唯一获评单位、全省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唯一获评单位。
近年来,威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威海市复退军人康宁医院、威海市儿童福利院、威海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着眼解决困难群众就医问题,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优化医疗治安环境为目标,以三个能力建设为抓手,兜紧兜牢民生底线,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威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坚持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创建平安医院基础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预警防控、责任落实、交办督办等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体系,加强法治建设,推动依法治院、依规治院,先后完成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项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整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部门手册47余万字,编制工作流程113个,梳理工作制度142个、法律法规107个,优抚医院服务项目获评省级标准化试点合格项目。投入7000余万元新建15000平方米的二期养护楼,设置医养结合床位300张,购买脑ET检查仪、经颅磁治疗仪、脑涨落图仪等精神专科医疗设备,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设置警务室,配备围墙视频警报系统、门卫人脸识别系统,院区实施24小时无死角视频监控,在门诊、收款及药房安装一键报警装置,纳入全市应急报警系统,营造安全可靠的就医环境。此外,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每个病区配备2名夜班保安,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安全保障需求。自平安医院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医院未发生过一起涉医伤医违法犯罪案件。
威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在全国率先建立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照料机制,为超过3个月仍无法确定身份的精神疾病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落户手续,进行残疾等级评定,按规定进行城市特困供养资格申请和医疗救治服务,累计安置救助61名。在全省率先开展特困、低保重症精神疾病患者集中收治工作,累计走访特困、低保重症精神病患者2000余人次,集中收治186人,以实际行动践行“救治一个病人、解放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区”的服务宗旨。依托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优势,打造市级公立普惠医养结合机构,探索创新多床联动模式,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医疗床位、养老床位、安宁疗护病床之间的转介服务,真正实现疾病期住院治疗、稳定期生活照料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服务,目前入住老年人达500人次。设置1000多平方米的康复区,对在院患儿进行医疗康复训练,纳入全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康复训练6200余人次。
威海市社会福利中心积极协调各方,理顺收治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建立村居组织监管预警、县级民政统筹协调、福利中心集中收治的绿色运转通道,签订监护人、村(居)、镇(街道)、民政、福利中心“五方协议”,包括《重症精神病患者入住申请表》《重症精神病患者住院协议书》《授权委托书》和《监护人承诺函》等资料,进一步规范患者集中收治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抽调骨干力量,组建医疗巡诊小组在全市开展困难群众精神障碍免费巡诊工作,对重症急性期患者收治入院,对轻症患者在指导正确服药的基础上,建立患者巡诊档案,由专人定期通过电话或上门的方式进行回访。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医疗养老需求,按照分类分区管理原则,设有住院病区、重症护理区、医疗养护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医疗康养区、康复理疗区六大专区,实行24小时轮岗值班,动态监测老年人健康状况,持续增强服务对象获得感、满足感、安全感。(来源:威海民政)
近年来,威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威海市复退军人康宁医院、威海市儿童福利院、威海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着眼解决困难群众就医问题,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优化医疗治安环境为目标,以三个能力建设为抓手,兜紧兜牢民生底线,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威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坚持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创建平安医院基础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预警防控、责任落实、交办督办等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体系,加强法治建设,推动依法治院、依规治院,先后完成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项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整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部门手册47余万字,编制工作流程113个,梳理工作制度142个、法律法规107个,优抚医院服务项目获评省级标准化试点合格项目。投入7000余万元新建15000平方米的二期养护楼,设置医养结合床位300张,购买脑ET检查仪、经颅磁治疗仪、脑涨落图仪等精神专科医疗设备,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设置警务室,配备围墙视频警报系统、门卫人脸识别系统,院区实施24小时无死角视频监控,在门诊、收款及药房安装一键报警装置,纳入全市应急报警系统,营造安全可靠的就医环境。此外,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每个病区配备2名夜班保安,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安全保障需求。自平安医院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医院未发生过一起涉医伤医违法犯罪案件。
威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在全国率先建立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照料机制,为超过3个月仍无法确定身份的精神疾病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落户手续,进行残疾等级评定,按规定进行城市特困供养资格申请和医疗救治服务,累计安置救助61名。在全省率先开展特困、低保重症精神疾病患者集中收治工作,累计走访特困、低保重症精神病患者2000余人次,集中收治186人,以实际行动践行“救治一个病人、解放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区”的服务宗旨。依托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优势,打造市级公立普惠医养结合机构,探索创新多床联动模式,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医疗床位、养老床位、安宁疗护病床之间的转介服务,真正实现疾病期住院治疗、稳定期生活照料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服务,目前入住老年人达500人次。设置1000多平方米的康复区,对在院患儿进行医疗康复训练,纳入全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康复训练6200余人次。
威海市社会福利中心积极协调各方,理顺收治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建立村居组织监管预警、县级民政统筹协调、福利中心集中收治的绿色运转通道,签订监护人、村(居)、镇(街道)、民政、福利中心“五方协议”,包括《重症精神病患者入住申请表》《重症精神病患者住院协议书》《授权委托书》和《监护人承诺函》等资料,进一步规范患者集中收治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抽调骨干力量,组建医疗巡诊小组在全市开展困难群众精神障碍免费巡诊工作,对重症急性期患者收治入院,对轻症患者在指导正确服药的基础上,建立患者巡诊档案,由专人定期通过电话或上门的方式进行回访。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医疗养老需求,按照分类分区管理原则,设有住院病区、重症护理区、医疗养护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医疗康养区、康复理疗区六大专区,实行24小时轮岗值班,动态监测老年人健康状况,持续增强服务对象获得感、满足感、安全感。(来源:威海民政)
签审: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刘 悦
复审:颜燕军
编辑:刘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