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风采

《山东法制报》聚焦威海高区法院:温情调解唤亲情 司法守护夕阳红

2025-08-08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城市客户端
  近日,《山东法制报》以《温情调解唤亲情 司法守护夕阳红》为题,报道威海高区法院坚持调解优先,深入调查各方的“难”与“盼”,在刚性法律框架下寻求最柔性、最可操作的解决方案的经验做法,以下为报道全文:


  “妈住院是我照顾的!”“妈一直在我家!你们才照顾了几回?”这并非市井吵架,而是近日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一起赡养纠纷的庭审现场。
  原告席上是年逾八旬的李奶奶,被告席上是她的7个子女。不是这些子女全然不孝,而是在“谁该出力、谁该出钱”的问题上,说不清、道不明,长期的沟通不畅,导致积怨爆发,一家人剑拔弩张,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争得面红耳赤,李奶奶坐在那里黯然落泪。亲情在指责与委屈中摇摇欲坠。
  面对如此混乱的场面,承办法官没有急于开庭,而是先稳定情绪,“今天,我们要理清的不是恩怨,而是如何共同把老人照顾好。”这句简单的话语,瞬间让现场的气氛缓和了下来,也让子女们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赡养纠纷关系到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和谐,简单的“一判了之”,不仅难以执行,更可能撕裂亲情。对此类纠纷的处理,不仅仅是对权利义务的简单判定,更应侧重对情感的修复和调整。调解,才是最优解。
  法官与众子女深入沟通,了解各自的实际困难和真实想法。原来,父亲去世后,只有小女儿和同样身在农村的四儿子轮流照顾母亲,子女们对母亲的存款情况不明,兄弟姐妹之间多有猜忌和怨气。法官耐心释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不因子女的居住地、经济状况而免除。赡养不仅包括经济供养,更包含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7个子女,7份责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官的话让子女们低下了头。
  承办法官结合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家庭实际情况,灵活应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经过反复沟通与协商,子女们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轮流照料,责任共担。7个子女,每人轮流照顾母亲一周,确保老人得到持续的陪伴和照料。
  考虑到老人的存款问题可能会引发后续的矛盾,法官建议现场清点老人的存款和银行卡,由大儿子负责管理,用于母亲日后的医疗开支,建议每次开支都需要每一位子女确认,共同监管,避免因财产问题再起纷争。
  最终,在法官的主持和见证下,一份详尽的调解协议当庭达成并签字确认。法律的准绳为曾经剑拔弩张的一家划清了责任边界,走出法庭,亲情的接力棒开始顺畅传递,这个家庭如释重负。
  赡养纠纷往往是“剪不断理还乱”。法院的职责不仅是裁判是非,更要修复亲情、弥合裂痕、促成履行。本案中,高区法院坚持调解优先,深入调查各方的“难”与“盼”,在刚性法律框架下寻求最柔性、最可操作的解决方案,让法律条文落地生根,让迷失的亲情找到回家的路,这正是司法为民的生动体现。(来源:《山东法制报》)
签审: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于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