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防汛有“图”、报修有“键”、治理有“数” ……“智慧大脑”激活威海城市治理末梢

2025-08-12 编辑: 李静

        眼下正是“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市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内的防汛“一张图”,已自动关联气象预报与598个监测点,预判易涝区域并调度防御队伍。

        不仅防汛,依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目前威海已建设市政道桥隧、房地产预警监测、城市体检、智慧燃气等12个子平台,加强对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状况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统筹协调、指挥监督和综合评价,数字城管正升级为智慧城管。

        精致治理现代化,体现在更多细节之处。

        “我家的热水器出现故障,请帮忙来看看。”日前,威高花园业主刘女士在“红色物业”App上输入报修诉求。不到半小时,物业公司维修人员便带着工具箱出现在家门口。

        去年,我市在红色物业建设工作中搭建起智慧物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并开发了业主移动端“红色物业”App,实现业主一键报修、智慧投诉、智慧投票、政策咨询等政务服务功能,还搭载了“居家康养”“深度家政”等生活服务模块,为业主助餐、助浴等多元化需求提供延伸服务。截至今年年底,中心城区智慧物业覆盖率将达到80%以上。

        在威海,智慧的触角正延伸到各个角落,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日前出台的《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要求,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市。

        具体路径包括:

        ——健全精致城市法规体系。定期评估完善相关法规政策,适时提出制定、修改计划,提高法规政策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政策制定中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开展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民事纠纷“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试点,健全建设领域历史遗留问题长效处理机制。

        ——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有力推动智慧文旅、智慧养老、智慧体育、智慧社区建设,加快推进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到2025年,智慧文化设施覆盖率和智慧景区覆盖率稳步提升,提供5项智慧化管理服务内容的养老机构占比达到35%以上,智慧体育场馆覆盖率达到60%,5G基站达到9000座以上,实现全市5G网络连续覆盖,实物商品网络零售占比逐步提高。建立覆盖地上地下的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到2025年,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接入率达到100%;2027年,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一网统管”。

        ——推动红色物业提质增效。深化红色物业工作提质行动,以“降诉、提质、共治”为目标,完善吹哨报到、矛盾调处等机制,开展电动自行车、环境卫生、停车管理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进重点难点小区联动整治行动,高效处置群众物业管理服务诉求。建立物业服务标准与收费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加强物业行业培训,提高全行业服务水准。深化物业行业赋能拓展行动,以“红色物业+”模式,加快物业企业向养老、托育、家政等领域拓展新型服务。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夯实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持续开展“啄木鸟”行动和城市不精致、不文明问题排查整治,鼓励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深化“精致城市·文明市民”培育工程,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