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在乳山经济开发区的豪迈重型海洋装备产业园,投资2.6亿元的三期项目已经投产,新建3条高端智能化管路生产线,与一期、二期项目有效衔接,进一步延伸现有产业链条。就在三期项目投产的同时,四期也已开始筹备,预计今年年底开工。豪迈重工“四年四投”的背后,正是乳山经济开发区强链补链,集群成势,锻造产业“强引擎”的生动写照。
牢牢把握“大抓经济、大抓基层、大抓落实”,乳山经济开发区按照“1236”经济工作总体思路,突出产业为王、工业优先,坚持以港兴产、向海图强,以招商引资为引擎激活发展动能,以产业培育为根基筑牢发展底盘,以优质服务为保障优化发展生态,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精准招商
激活“源头活水”
8月6日,乳山经济开发区盖洛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铸造生产线正加紧安装调试。该项目主攻汽车配件、金属构件、高铁铸件等制造,改装车异型转向臂等产品占据美国市场80%以上份额。这一项目的落地,正是乳山经济开发区“精准招商”理念的生动实践。
去年6月,盖洛普汽车项目签约乳山,从首次对接到达成合作仅用58天,一举填补了乳山汽车零部件产业改装车型配件市场的空白。
这一利好项目缘何落地乳山?
2024年,乳山经济开发区得知项目方正在乳山考察,招商团队立刻对接,陪同其考察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方对园区一处厂房兴趣浓厚。
“这处闲置厂区成熟度高,与企业匹配度极高,权属资质清晰,可立即处置,能让建设周期缩短半年以上。项目手续由我们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工作专班全程代办,办理时限能缩短一半以上。”招商团队多次赴烟台总部沟通,用实打实的数据分析和专业服务打动了企业负责人,最终促成了项目落地。
这样的“精准高效”招商并非个例。近年来,乳山经济开发区跳出“广撒网”模式,围绕产业链需求定向招商,依托龙头企业以商引商,盘活闲置资源拓展空间,让每个项目“引得准、落得快”。
为高效利用闲置资源,开发区建立了“数字档案”,标注产业适配类型、改造周期等18项参数,通过“按图索骥”实现项目与资源高效对接,让项目落地周期平均缩短30%。
一处闲置多年的地块因地处产城融合核心区被重新规划,成功吸引希尔顿花园酒店项目入驻,正打造集人才公寓、品牌酒店、高端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服务中心。纺织染整产业园引来利尔纺织项目,积极开拓外贸板块,将成为乳山最大的工贸一体纺织服装出口基地。
聚焦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海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染整五大产业,绘制完善产业链图谱,优化“以商荐商”机制,乳山经济开发区持续推动招商从“量质齐升”向“能级跃升”迈进。
集群发展
筑牢发展根基
8月7日,乳山经济开发区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内,两台1500吨级龙门吊如钢铁巨人矗立,数十米长的厚重钢板在数控切割设备上被精准“裁剪”;码头岸桥正将80余米长的风电单桩缓缓吊装上船,这批直径超8米、重达1200吨的“巨无霸”即将发往东营渤中与盐城大丰海上风电基地。
“这批单桩为30兆瓦海上风电场定制,采用超高强度钢焊接技术,抗风浪能力比传统产品提升20%。”海力风电设备科技(威海)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近两年投产后,已累计交付风电单桩、配套套笼等核心部件120余套。
作为乳山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已集聚海力风电、中天海缆、中车同力、明阳智能等行业“头部”企业,形成涵盖新能源装备研发、关键部件制造、整机总装、物流运输的完整生态。依托该园区,2025年乳山经济开发区成功争创省绿电产业园试点,展现出强劲的产业竞争力。
近年来,乳山经济开发区始终围绕“强链补链、集群发展”主线,通过夯实基础、提质升级、布局未来“三步走”战略,构建特色鲜明、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产业链筑基环节,依托乳山港优势,推动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突破。豪迈重工“四年四投”成为行业佳话:2022年首投3.4亿元建海工装备车间;2023年追加3亿元建设二期;2024年投2.6亿元建设三期;2025年底四期将动工,主攻海工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等大型模块。
在此基础上,乳山经济开发区着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双连制动凭借多年技术积累,成为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原配供货商;伯特利汽车通过技术创新,铸铝转向节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6%,轻量化产品较传统铸铁件减重30%—40%;钰德环保科技产业园与浪潮公司合作,投入10条智能产线,致力于打造胶东地区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的电镀特色产业园区。
更具前瞻性的是布局“未来产业”。在乳山经济开发区智能装备产业园内,总投资3亿元的苏启无人机项目加紧建设,计划打造低空无人机加高端制造机器人全产业链基地,实现未来产业“落子布局”。
全链保障
筑牢“暖心屏障”
“开发区全程‘陪跑’,促使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近日,东方电气山东重装产业大基地项目负责人望着拔地而起的厂房感慨道。
总投资32亿元的东方电气项目,不仅填补山东省核电重装产业空白,更将带动当地新能源产业升级。为推动项目快落地、早投产,乳山经济开发区创新服务模式,点对点成立项目手续全程帮办工作专班,会同自然资源、住建、行政审批等部门业务骨干,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跟到底”。“我们相当于为项目配备了‘全职管家’。”专班负责人崔佳介绍。
乳山经济开发区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构建“审批快、保障实、服务优”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系列优化举措,园区项目审批效率大幅提升,立项备案、用地审批、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均实现1—2天办结,整体效率提高30%以上。
优质服务不仅体现在审批环节,更延伸到企业生产运营全场景。针对海工装备企业“重大件运输”痛点,乳山经济开发区积极推动乳山港与中国外运集团合作,成立中外运港口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创新推出“出厂即装船”定制服务,为企业提供大件设备装卸、运输、预组装等“码头工厂”式服务。“以我们的1909吨丙烯塔运输为例,以前从车间运到码头,耗时至少2—3天。现在依托专业化公司,2小时就能完成。”豪迈重装负责人赵祉绪介绍。
为破解大型设备运输瓶颈,乳山经济开发区推动建设21米宽、20吨轴荷载的威海市首条大件运输重载公路;投资3000万元推进日照路、大连路等7条园区道路改造提升,实现园区路网“循环”畅通。此外,园区实现“双回路”供电全覆盖,供水管网全域贯通,用硬核设施确保企业生产“不断档”。
面对企业个性化需求,乳山经济开发区构建“1+3+N”网格化服务体系,人人都是“招商员”“服务员”“安全员”,每月遍访企业,及时协调解决难题。去年以来,全区累计解决企业物流衔接、融资对接、招工用工等实际问题1000余件,保障了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如今,乳山经济开发区正以招商引强为引擎、产业集群为骨架、全链服务为血脉,持续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Hi威海客户端通讯员 王文琪)